《发现当世界的路,原来在脚下》(十一)——我们正处在“合群至死”
请各位小伙伴们务必关注《发现当世界的路,原来在脚下》专题,我们会持续更新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都在告诉我们,有些时候,你越合群,一般混的就越差,而独立思考往往意味着更为深刻的成长。在当下的社会中,一个人在社会上往往都要靠实力和努力作为其人生的保证。所以,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反复告诉大家,盲目地合群是错误的,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人是群居动物,基因里自带了集体活动的需求,一个人眼里的无效社交,或许就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无限商机。
我本来不想评论这一群人的言论,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独立思考或所谓合群的权利。可是,没有人想一棒子打死这些现象或言论,只有想选择性先入为主地以“群居动物”为名逃避真相,污蔑他人的除外。而一些小编和公众号,却在大力鼓吹且夸大了合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只能说,这些大人,真恶心。我们现在恐怕已经处在“合群至死”的可怕时代了。
01
最近我翻看着微博,居然看出了这一则让我吓得下巴都要掉下来的微博。
将近两个月以前,有一个叫“学点厚黑学”的公众号,向一个不大知名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可是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立刻傻眼。不过,与我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恐怕大家都会以为,这些文字,是理所当然的吧。于是,我决定把它PO出来,和大家一起奇文共赏。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理想化。
我也不知道是生存重要,还是自己的意愿重要,生活不是偶像剧,我们需要金钱与前途。
你有你自己的生活,朋友约你吃饭,一次拒绝,朋友理解,多来几次,鬼理你?
你有你自己的水准,朋友找你聊天,你嫌太累,久了谁找你说话?
你有你自己的性格,聚会上的人你不喜欢,找理由离开,多来几次,谁请你?
到时候,你有困难,谁帮你?
生活中的合群与不合群并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
大雁南飞,结群而行,合则生,离则亡。
看完这段文字,我真的无法再用更多的文字来形容我的惊愕和诧异。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我只能苦笑地说:“我,无语。”
然而,当我PO出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哪里只是“练肖话”(闽南语说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鬼扯淡”),简直就是一种社会乱象的缩影。在这里,如果要我更直白地说的话,我就会回应道,“合群”的滥用已经成了一股乱象,整个社会,难道只是“合群至死”吗?呃……我,不知道。
曾几何时,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被教导要如何学会“合群”,甚至还要被教导说要学着如何厚脸皮和有谋略。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被当成是“异类”,是需要被“改造”的对象。这些人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只有像他们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成熟”,才能“适应社会”。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到,即使撇开这个社会不提,就说到我们校园而已,“合群”实际就已经处在“被滥用”的状态了。当大家都在说“娱乐至死”等现象的时候,我要警告大家,这根本算不上是最严重的危机,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并且正在被“合群至死”,这才可怕呢!
02
为什么会是“合群至死”呢?今天我先来引用百度百科上的定义,给“合群”下一个比较精准的定义。
合群,是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儿童表现出来的亲子间依恋是其早期表现形式。合群是友谊、爱情、参加群体生活的基础。
这就一目了然,且清楚地阐述了“合群”的含义。所谓的“合群”,原本就是人类情感和参加集体生活的基础。“合群”本无原罪,因为人本身具有社会性,合群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人生存的本能而已,无可厚非。
但是,在当下,“合群”却沦为了“成功学”、“关系学”、“厚黑学”等不良“显学”和“黑帮文化”、“圈子文化”等不良社会风气所倡导的“生存之本”,只有它能给你带来“信息、信任感、安全感和资源”,因此,“你合群,你只是大多数;你不合群,你连大多数都不是!”
就是因为如此,“合群”才成了许多人不假思索接受,却很少去质疑的“生活哲学”。社会中的很多人就不断鼓吹并且夸大了“合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吹“只有合群才能立足于社会,不合群就将一无所有”的价值观念,要求大家要接受并学习“成功学”和“厚黑学”里提倡的“合群”,以此来融入“社会”,哪怕是以牺牲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提升自己的机会,甚至是自己的人格,作为“合群”的代价。
这些言行致使本来是一种正常情感表达的“合群”,逐渐被滥用,被庸俗化,成为了一种畸形的社会文化,这些文化就让“合群至死”逐渐成为了现实。许多没有营养的集体活动、无效社交、功利性的同学会、数不清的庸俗应酬文化,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煽动民粹的言行等,都是“合群至死”为我们校园和社会不良风气所刻画的“众生相”。
03
诚然,人是群居动物,基因里自带了集体活动的需求,有的时候,合群就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无限商机。尤其是一些大学生,他们认为多参加所谓的集体活动(主要是形式主义上的,无法带来愉悦或成长的集体活动)才是成熟的标志,才具有“荣誉感”,才是“出人头地”的保证。
但是,在这样的“合群”之后,我们真正能够获得什么呢?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淫威”,还是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是那种感觉拥有“集体荣誉感”的假象,还是真正得到自己的成长?是那种“树倒猢狲散”的空虚,还是真正得到充实的满足?是那种极端利己主义的短视,还是真正得到健全的人格?这种“合群至死”所带来的后果,真的是我们想要且应该追求的人生态度吗?
而有一些无良的小编们,天天主张大家要需要金钱与前途,合群则生,离群则亡。可是,这些推波助澜的小编们,以及“厚黑学们”。我想大声地质问你们,作为自媒体工作者,难道你们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吗?你以为我们作为普通人,就不需要理想和责任感吗?你们的言行,难道不就是“彼之蜜糖,吾之毒药”吗?你们难道忘了,“选择媒体,就是要选择社会责任”吗?你们的言行,是对这些不良风气的纵容,你们,将要把我们青年大学生们,推向何方???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是什么样,这个社会就是什么样子。
处于这个“合群至死”的社会的我们,实际上也终将会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待“厚黑学们”的,将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美貌和智慧并存而闻名的睿智学者,复旦大学的陈果教授指出,人往往缺乏远见。无论是在当下的校园,还是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合群至死”的时代。“合群”被滥用为工具性和功利性的工具,而真才实学和人格健全却被这些不良的“厚黑学们”出人意料地“屏蔽”,“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到底该欢呼喝彩,还是应该,感到悲哀?
04
优秀的资深媒体人柴静在她的《看见》里写道,“从不假思索的愚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而经过“合群至死”的我们,更应该清楚,真正的人生,应该直面真正的自己和社会,秉持“独立、自由、创造”的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在服务社会,发挥个性,追求幸福,努力奋斗中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美好人生。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如清华的校歌所提倡的一样,“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怀有美好的德行和传承的责任感,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真才实学,勇于承担,让青春得以飞扬,而不应该是“合群至死”,汲汲于所谓的“功利”、“出人头地”和“厚黑学”,以伤害自身为“合群”的代价。
所谓的“合群”给你带来的信息、信任感、安全感、荣誉感和资源,那只是一时的表象罢了,而学习、思辨、实践、努力和人格健全,才是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的进步之道。
无意识的集体盲从所带来的“成就”,终究只是缘木求鱼,过往云烟。而深入骨髓的独立思考,长远于未来的格局,融化在内心里的价值理念,以及日积月累深化于灵魂深处的能力与见识,才是社会所公认的,永远不会过时的气质。
在“合群至死”的校园,乃至社会中,我希望大家保持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用真才实学和人格健全,击退“合群至死”的魔咒,找寻真正的社会价值,并努力地创造所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