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书院】2022-新手营

第2期-8/9-裘叔-Lin妹妹

2022-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Lin妹妹

片段1:如何克制拖延

片段来源:《意志力红利》

【R-原文片段】

这种克制拖延的自我训练和自我管理的核心要素在于“现在的自己”把“未来的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加强对“未来的自己”的感知和认同。解决了这一点,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拖延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加强对“未来的自己”的感知和认同?

或者,如何像最后期限来临时一样高效学习、工作?即如何激活冷认知系统?

心理学家给出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缩短“未来”距离。

我们很喜欢讲目标、战略,动不动就谈人生规划,再不济也要有年度目标,但相比长期规划,大脑更能接受短期规划。因为,大脑认为,短期计划是“自己”,长期规划是“外人”。因此,我们需要把大计划拆分为小计划,然后执行好小计划。

第二个原则:加强对“未来的自己”的感知。

哈尔·赫什菲尔德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被试分为两组,向其中一组被试展示他们当下的影像,向另一组被展示通过技术处理后他们衰老的影像。之后,赫什菲尔询问两组被试:“如果你们有1000美元,你们会怎么用这些钱?”

也许你猜到了,那些看过自己衰老影像的被试,计划从这1000美元中支出的养老金的金额,是看了自己当下影像的被试的2倍。

在这个例子里,赫什菲尔德实际上是通过向被试展示未来的自己的影像,强化了被试对未来的自己的认同和感知,从心理层面把老年的自己当成自已,从而对老年的自己负起责任。

【I 重述原文】

What:我们都有会这样的体验。一开始接到任务时,各种不想做,各种没动力,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周末,随着时间节点越来越临近,没办法再拖的时候,突然马力强劲,效率十足地就这么把任务完成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高效不急不缓,而非要到最后一刻才用爆发力卡着脖子完成呢?这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并未把“未来的自己”当成自己,缺失了对“未来的自己”的感知和认同。

Why:当“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能彼此认同,加强感知后,每个阶段的自己都是“同一个人”。如若不然,如果这个阶段是“我自己”,下个阶段被理解为是另外一个人去面对,那为什么现在的自己要去做吃力不讨好没好处的事呢?只有两者合二为一,每个阶段所要面对的状况都是同一个自己要去面临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拖延问题。那该如何加强对“未来的自己”的认同,不再拖延呢?

How:心理学家给出两个原则可以增加对“未来的自己”的认同。

1. 缩短“未来”的距离

理解大脑的认知,即短期计划是“自己”,长期规划是“外人”。就时间、空间上做缩短距离的处理,从短距离里感知到“未来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之间的纽带。

比如在时间上,可以把一年工作目标,切割成季度计划,月计划,甚至周、日计划;空间上,如果想要学会善待全世界,可以先把范围缩小到先学会爱自己。

2. 加强对“未来的自己”的感知。

尽可能多地多多思维未来自己的印象,感觉和建立与“未来的自己”的连接。可以想象下未来1年、3年、5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相貌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状态如何、交际如何,越具体越好,可以细致到表情、发型、心情,从心理层面上认同未来的自己,把“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这样就越可能会为“未来的自己”负责,承担使“未来的自己”亦或者让“现在的自己”实现愿望、感受幸福的使命。

比如:我希望1年后的自己,心态平稳,遇事不慌,平静面对突发事件。我周围的气息可以给人带来平静的感受,与我坐在一起会感觉很安心,犹如喝着一杯茶,淡却回甘持久。我的眉头不是紧锁的,相反,平静却带着浅浅的微笑,自然而不刻意。此时,清风拂面,柳叶飘飘,一切都是刚刚好。当一再想到这个画面时,我会感觉“现在的我”就会使“未来的我”,我必须为自己做些什么,跨出那些步,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为“未来的自己”。

Where:当我们希望自己能从一开始就如同最后期限来临时一样高效工作、学习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A1-关联自己过去的具体经历】

今年7月底8月初,我打算完成ACC教练的考牌。6月初我终于完成了考牌要求的100小时有偿的教练小时数,而且也有了合适的录音提交备考,但需要录音的文字稿转译和一系列资料的准备。看着这一大推文字的整理工作和很多需要沟通事务,我完全不想去动,就硬生生拖到了7月初,一个文档都没有整理出来。当考牌的计划越来越近时,我才好像觉醒,用真正四天时间,没日没夜地完成本该在2个月里完成的文档整理工作。当我在截止日期前三天的凌晨提交录音和报告时,虽然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但身体异常疲惫,我用了真正两天时间来缓解这份疲劳。而录音的质量、文字稿的全面,我都已经不想再去考虑,只能听天由命了。

我也在想问自己,为什么我非得到最后几天才发力?之前就开始发力,不香吗?我的拖延实在是太严重了。到底是因为什么让我如此拖延呢?

1. 2个月的时间,让我有了岁月安好,一切都可以悠着来的错觉。我的脑海里,对于这2个月的大片段时间块里,只有开始时的状态,以及完成后的那个节点的状态,但这中间的所有时间小片段里,比如第3天,第1周,第1个月,这些节点里不存有任何一个状态和行动计划。我就在这2个月的时间里,浑浑噩噩想到哪做到哪,没紧迫,没概念,直到在最后4天浓缩了所有的计划和动力,发力完成。

2. 我从来没想过我在递交材料后,会如何。比如,我会很开心,完成了一件大事,让自己离专业更近了一步。交完材料后,我的身体和内心一定是很放松的,对自己递交的文字稿质量有把握。万一录音需要重新来过,我也做了周全的计划,很笃定时间,允许反复修改,也依旧不影响递交的时间表。伙伴们都赞许我的进度,考牌顺利通过,拿到了ACC。牌照可以为我背书,让更多需要支持的人找到我,让我也有机会能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事实上,这些画面完全能激励到我,让我现在就开始动起来,能离这些样子的我越来越近。

【A2-规划自己未来的具体应用】

我决定3个月内保持每天冥想定课的习惯。

1. 缩短“未来”的距离方面

2. 加强对“未来的自己”的感知,想象每个月完成这些目标的我。

1)第一个月的我:对于每周3次每天30分钟不太有抵触情绪,能接受自己只是坐在那里,不做其他事,能接受“慢下来”的理念。

2)第二个月的我:外部的声音和干扰慢慢减弱,开始可以感觉自己的内在,知道自己心里、脑子里在想什么。坐在那里开始稳了,内心不太急躁,每天结束,很高兴,身体有“松”了的感觉。

3)第三个月的我:打卡没有勉强,每天很积极完成,带着期待开始定课冥想,结束后带着满心愉快开始一天的安排。每天微笑,觉得每天都是值得期待的,做事静心、安心、舒心,待人处事也慢下来了。整个生活状态犹如一幅中国山水画,寥寥数笔但有着侘寂之美的韵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