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31 葡萄牙纪行—辛特拉与罗卡角
导语
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这样描述过辛特拉:”宫殿与花园耸立在岩石、瀑布与悬崖之间,修道院立足在惊人的高地之上”。从罗马人、摩尔人占据时期开始直到葡萄牙立国,从大航海时代到葡萄牙王国的衰败,在辛特拉这里见证了葡萄牙的每一个历史转折。而本次的葡萄牙游记正是从辛特拉开始的。
百度百科
辛特拉是里斯本北郊的一座小镇。空气新鲜,风景优美。公元14世纪,约翰一世在这里建造了夏天的行宫——辛特拉宫。行宫经多次增建,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辛特拉山位于埃什特雷马杜拉省,由一系列植被茂盛的狭窄山峰组成,峰顶是花岗岩。辛特拉山从里斯本一直伸到大西洋岸边。辛特拉城就在北侧山脚下,尽享优越的气候。历史上是寺院和皇家休夏胜地。11至13世纪,辛特拉出现于地理教科书里并吸引了大批读者,它是里斯本的属地,但又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中心。辛特拉皇宫内的建筑异常精美。贵族们在城内和山上盖起了漂亮的别墅。皇宫的城堡变成了皇族的主要休假地点。优越的地理条件吸引了富人和艺术家前来此地居住。
最初的葡萄牙行程计划里只有里斯本,然后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又发现了辛特拉与罗卡角。
而游记还是从圣诞节的那天,塞维利亚开往里斯本的夜行大巴开始。经过了6个多小时,大巴终于开到了里斯本,司机先在一个地方停了一下,有一些人下车。但还有很多人在车上,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还是有一个小时的时差,这时的地铁其实还没开始运营,所以继续坐在车上。等到了终点站时候才发现,其实是坐过站了,因为票是买到东站的,而实际上已经坐到了动物园站。不过歪打正着的是在这里乘车去旅馆的话,直接乘蓝线地铁就可以了,不需要再转线了。
在里斯本的旅馆预定的是在距市中心Rossio广场地铁一站路的地方。到达旅馆后,才发现这里还不能提前入住,需要等到10点以后才可以。既然时间还早,所以索性就直接去辛特拉了。而行李就直接寄存在火车站这里了(就在Rossio广场)。
从里斯本出发,一般可以选择辛特拉、罗卡角、卡斯卡伊斯这样的一个环线。如果买个日票,在这条线上的火车汽车就可以随便坐了,虽然价格上省不了太多,但是会比较方便了。
大约车开了40分钟后就到达了辛特拉,由于时间比较早,旅游问询处还没开门,等到开门后,在这里拿了地图和相关资料等。出门后看了下辛特拉小站,这里的外观还是挺艺术的。
因为这个点的景点还没开门,就连开往景区的公交车都还没开,因此索性就按照地图步行去景点了。地图上看上去有点距离,但实际上走的话并没有多远。一路上可以看看小城这里的建筑和风景,其中还可以看到远处摩尔人建的城堡。
首先来到了俗称牛角宫的辛特拉王宫(Palacio Nacional de Sintra)。整个建筑式样融合了哥德式、摩尔式及葡萄牙式风格。
而目前在整个葡萄牙保留下来的王室宫殿并不多。因此在葡萄牙内要找一间王室宫殿的话,辛特拉宫应该是比较有资格的。
这座建筑的前身是11世纪时摩尔人的碉堡,1147年阿方索一世攻克里斯本以后被纳入王室。
迪尼什一世在位期间下令对碉堡进行修缮,把碉堡改建成为王宫的则是若昂一世。最终,曼努埃尔一世完成了宫殿的建设,也使辛特拉宫的外观同样呈现出带有明显曼努埃尔风格的混搭式样。
整个王宫美在其简洁,尽管从15世纪初开始到19世纪,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的改建。但其外观仍保持16世纪建成时的风格。雪白的墙壁将结合了穆斯林和基督教元素的穆德哈尔风格的窗户衬托得愈加突出。两座30多米高的白色锥形烟囱更是非常有特点。
因为时间有限,就没进去看了。
接下来的一路上有各种发现。可以看到各种艺术雕塑。
由于时间很早,路上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
就这么一路看着路边的建筑和风景向雷加莱拉庄园走去。
当时那些贵族们来辛特拉拖家带口的马车走的就是这路,只是当时的石子路现在铺上的柏油,稍稍先进了点。小路两旁的山上间或有一些造型特别的私家别墅、庄园,小巧玲珑,被不同的主人漆成不同的颜色,童话一样。
途径了一个小瀑布。
路边这座不起眼的雕塑,隔着铁门往里一看却是可以看到里面墙壁瓷砖装饰上的绘画,似乎描绘的是葡萄牙王室或贵族出行狩猎的画面。
接下来终于来到看雷加莱拉庄园门口。
雷加莱拉庄园这里其实以前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景点。直到2015年其在Google的卫星图上仍然还是一片模糊的地方。
雷加莱拉庄园位于葡萄牙的辛特拉历史中心附近,作为辛特拉文化景观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辛特拉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雷加莱拉庄园包括浪漫主义的雷加莱拉宫、雷加莱拉小堂,以及一个豪华的公园,里面有湖泊、洞穴、水井,长椅,喷泉和繁多精美的建筑。这个庄园又称“百万富翁蒙泰罗的宫殿”,得名于第一个主人的的绰号。从1697年到1817年,它都只是一座叫Quinta da Torre的普通庄园。而直到1840年,雷加莱拉子爵夫人买下这块地产,才改名叫做雷加莱拉庄园Quinta da Regaleira。
1893年,由卡瓦尔霍∙蒙塔伊洛在一次公开拍卖中将庄园和附近的地皮一并买入。这是一位在殖民地巴西诞生长大的咖啡和宝石巨商,也是一名昆虫学家、书籍爱好者和收藏家,通过继承父母遗产和成功的生意积攒了巨额财富,终于可以离开巴西回到葡萄牙。他在葡萄牙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科英布拉大学获得了法律学位。当时他从雷加莱拉女子爵那里买下这座庄园,用来实现他庞杂而惊世骇俗的幻想和理念。
其后,整个庄园逐步建造成为现在的样子。花园的设计者是著名的意大利人曼尼尼、以前曾为葡萄牙国王设计过布萨科宫。
后来的庄园命运也很坎坷,1942年,庄园被卖给一位私人买主作为住宅,1987年又被日本Aoki公司买下,整整十年花园大门紧闭,直到1997年辛特拉镇委员会把它重新购回并修缮。从1998年开始,它才对公众开放,葡萄牙文化部把它列为“公共利益财产”,现在才得以见到这座美丽的庄园。
这天的天气很好,阳光下的庄园非常漂亮。
占地4公顷的雷加莱拉庄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大公园,建筑物只在其中占到很小的一部分。但建筑师通过围墙、塔楼、雕塑、椅凳等巧妙的装饰点缀,使庄园整体都呈现出鲜明的曼努埃尔风格。
而令庄园名声大噪的最主要原因,则是花园中各种隐秘的暗道,俨然把庄园变成了一个大迷宫。
其中这里有个小小的礼拜堂,这里面其实也保有暗道。
礼拜堂内的陈设非常精致而典雅。
走廊上突然发现了只晒太阳的可爱猫咪。
这里的地上也有很多美丽的图案。据说在庄园里面隐藏了关于炼金术、共济会、圣殿骑士团和玫瑰十字会的符号。
雷加莱拉宫是庄园的主体建筑,共有五层(地面四层,地下一层)。主楼的几层都用于展览,介绍庄园的历史。里面会客厅、餐厅、主仆卧室、音乐厅、更衣室等一应俱全。
房间的厅堂布置,虽没有王宫的奢华气派,但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其中墙壁上的绘画非常漂亮,描绘的则是当时贵族们的生活。
看完后来到楼层顶端的露台,这里看看远景,可以眺望远处的佩纳宫和摩尔人城堡。各个方向都是一幅幅的风景画。
庄园的不同层面上分布着主楼、教堂、花房、凉亭、山洞、小湖泊、雕塑等,所有的一切设计都按对立统一的思想建造:天堂——地狱,地狱——天堂,此岸世界——彼岸世界。
在这里有座名为雷加莱拉塔的小碉堡。
庄园利用自身的地形起伏,修建了不少喷泉和自然洞穴、湖泊。
走进岩洞里面却是另一个世界,外面是阳光灿烂的美好世界,里面是漆黑一片的一个十多米长的岩洞,这里比较昏暗,但还好有有灯带照明。
走到尽头又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应该是整个雷加莱拉庄园最大的特色了。这座深27米的涸井,岩洞尽头的出口刚好是井的中部,在这里可以感受一下坐井观天。整个井的周围环绕着螺旋楼梯,共有9个旋层,象征着但丁描写的天堂、地狱、炼狱的9重循环。在国内也有著名的“九层妖塔”。
沿着螺旋楼梯便可由井底走到井口。
从井口外向下看。如果有人在这里的话,或许是个"井底之蛙"?不过在这里看久了会有点头晕了。
而出口处就隐藏在这样一个绿色围绕的假山里。
正对着卫兵门的则是蓄水池的岗楼。
在一棵树上,可以看到挂着的书本。
附近有一座狮子雕塑。
然后走到了庄园中心位置,卫兵门这里。
在庄园里还有个被称为湖的小水塘,倒是有不少鸟在上面。
看完雷加莱拉庄园后,下面去的则是佩纳宫。
佩纳宫就像童话城堡一样漂亮,也正因为如此它名列欧洲十大最美古堡之一(之前游记里写过的新天鹅堡、萨尔斯堡等都在里面)。
其实佩纳宫的主人也来自德国,佩德罗四世为女儿招了一个来自德国的女婿: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一世的侄子斐迪南Fernando de Saxe-Coburgo e Gotha。也是这位被称为斐迪南二世的共治国王在1840年下令建造了佩纳宫,他的御用建筑师是同样来自德国的冯•埃施韦格男爵Baron von Eschwege。
所以,在这座城堡里,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德国哥特式城堡的风格。而作为葡萄牙特色的曼努埃尔风格也是城堡的风格之一。再加上建筑师对外墙色彩的大胆运用,因此佩纳宫也成为了欧洲独一无二的童话城堡。
拾级而上,先穿过一个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门。第二道门则是非常有特点了。门上的浮雕很卡通。两个瞭望塔有点像大榴莲,这大概算是曼努埃尔风格吧。
转过最后一个U形弯,到达城堡东侧的大平台。
城堡北部区域属于生活区,这里是在16世纪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被地震和雷击毁坏后建造起来的。
远处红色的钟楼非常漂亮。
城堡中部的建筑是最精美的部分,贴满了马赛克瓷砖。
在钟楼的边上遥望周围的辛特拉群山,还有远方的大海。
堆满浮雕的拱门和上方五扇曼努埃尔风格的窗户则是亮点中的亮点。正中的飘窗下,是希腊神话中的海之信使、海神波塞冬与安菲特里忒之子、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鱼的Triton。而这里的Triton形象向人们展示着葡萄牙人与大海的不解之缘。
还可以发现在窗顶的雕塑大概是水果之类。
走完这些,基本上城堡的外围就结束了。还有室内参观,不过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就不详述了。
接下来来到了购买通票的另外一个景点——摩尔人城堡
摩尔人城堡Castelo dos Mouros是欧洲现存唯一的摩尔人风格的城堡。这座城堡是在摩尔人统治伊比利亚的后期,也就是穆斯林国家四分五裂的时期,由一位在此割据的摩尔人酋长在11世纪所建造的。
摩尔人城堡只经历了短暂的兴盛:在12世纪里斯本和辛特拉被基督徒收复以后,摩尔人城堡就失去了其军事价值,逐渐被弃置荒芜。
只有一些寻求避世修行的苦行僧在这里建起了小小的石屋教堂。而葡萄牙历史上的多次地震,也加速了城堡的坍塌毁坏。
直到整个辛特拉重新成为贵族们的避暑与打猎胜地以后,摩尔人城堡才渐渐地重新受到关注。
斐迪南二世在兴建佩纳宫的同时,也对隔山相望的摩尔人城堡进行了一些修复,使其成为佩纳宫的附属景观之一。
目前残存的摩尔人城堡的主城墙大约有300米长,依山势而建的城墙迤逦起伏,很有一点小长城的味道——而其建造年代其实比目前国内现存主要的明长城来说要早上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大多数人游览摩尔人城堡的时候评价会两极分化,有些人觉得是比较破旧的鸡肋景点。也有的人会看出摩尔人城堡的景观和历史的独特性。
整个外城是城堡的生活区,分布着一些考古遗址,展示了当年摩尔人的房屋、谷仓等的遗迹。
但经过几百年以后,绝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茂密的树林所覆盖了。
19世纪斐迪南二世对城堡进行整修时,将发现的古人遗骸都归集起来葬在这里。
而附近还有一个僧侣们在12世纪建立的小教堂。
如今,石屋被加上了木制的屋顶,改为摩尔人城堡的历史展示中心。
接下来很快就看到了高耸的城墙。
登上城墙,摩尔人城堡也逐渐的展现出来。
登上这里极目远眺,辛特拉小镇尽收眼底。而其中最容易辨识的,当然就是辛特拉宫那两个牛角了。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摩尔人究竟是谁呢?摩尔人Mouros(英语Moorish)的名字,其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于西北非洲棕色皮肤人群的称呼“毛罗人”——而欧洲人喜欢用这个称呼,以致于后来英国人把新西兰同样是棕色皮肤的原住民叫做毛利人Maoris——但摩尔人实际上同属于欧罗巴人种,简单来说,其实也就是白人。只不过是长期在气候炎热地区生活,肤色比较深而已。
而一度统治伊比利亚500年之久的摩尔人从血统上说其实与最初的毛罗人关系已经不大了,其主要成分已经变成了很少部分的阿拉伯人、大部分的柏柏尔人和其他的一些北非人群(包括正宗的毛罗人);而柏柏尔人Berber则是生活在东北非的棕色皮肤人群,名字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野蛮人barbari的称呼,属于白种人与黑人混血的民族。
在征服伊比利亚以后,摩尔人又与当地居民逐步融合,血统就更为复杂了。于是伊比利亚的白人也习惯的把半岛和北非所有棕色皮肤的穆斯林都概括地叫做摩尔人(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摩洛哥也因此得名)。绝大部分摩尔人都是穆斯林——穆斯林就是伊斯兰教的信徒,意为“顺从真主者”。但其实还有一小部分莫扎勒布人Mozarabics——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或被迫或自愿地改信了基督教——也还是被认为属于摩尔人。如今在伊比利亚,棕色皮肤的人群其实已经不多了。
看完摩尔人城堡时候,然后乘车去罗卡角(这一段也要40分钟,而且一两个小时才有一班车),这一段又很感激做攻略的童鞋们,至少知道了看好开车时间,还有到罗卡角以后,回辛特拉跟去Cascais的车在一个站,所以要算好时间过去。
罗卡角Cabo da Roca位于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距离里斯本大约40公里,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人称天涯海角。
由于其象征意义,罗卡角几乎是葡萄牙旅游的必到景点。这里也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
临近太阳下山,这时候可以拍出很好的剪影效果。
罗卡角还是世界三大知名海角之一:非洲的好望角;智利的合恩角和葡萄牙的罗卡角。人们在罗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立于1979年的纪念碑十分朴素,碑上以葡萄牙语刻有诗人卡蒙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卡蒙因为其史诗般的长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而成为葡萄牙人的国父,他的忌日就是葡萄牙的国庆日,他的棺柩和伟大的航海家达·伽马一起,安放在首都里斯本的热罗尼莫教堂里。《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写的是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征服印度的故事,“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正是其中两句。
而在纪念碑的东北侧,有一座25米高的白墙红顶灯塔,灯塔是过往船舶的指路灯,灯塔下是白墙红顶的灯塔酒店。据说007系列作者弗莱明,每天都要沿着卡斯卡伊斯的海岸线散步到罗卡角的灯塔,
坐在悬崖下的岩石上静思,捕获来自大西洋的汹涌灵感,相继创作出《皇家赌场》等十多部007系列小说。酒店走廊至今保留有一张弗莱明入住灯塔酒店的照片。
站在这里望着大西洋,可以想象一下可以看到遥远的美洲。海拔140米高的悬崖,被大西洋的海浪不断冲刷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岩石的千姿百态。
纪念碑的南北两侧都有步道。这里也有观景台可以观赏海岸线的面貌。
随着太阳下山时间的临近,整个海面都被洒上金光。
回望这里的风景,任何一次的快门,都足以形成一幅明信片般的照片。只见陡峭的山崖如同巨人的臂膀一般伸向了大西洋,在涛声与风声的交织中,浪花不断着冲击着巨石嶙峋的悬崖峭壁。
夕阳西下,随着罗卡角最美的日落逐渐来临,这时候天空的晚霞已经变得非常梦幻。
看着太阳逐渐的沉入了大西洋的海平面中。远处天际海平面上的一片霞光,也同时映红了罗卡角的整个山崖。
看完日落后,接下来则是赶去公交站等车去卡斯卡伊斯,到达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然后在车站附近吃了顿晚饭,然后赶火车回里斯本了。而葡萄牙的第一天行程就到这里结束了。
预告
下一篇将继续分享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