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审视时间-day1娟娟读书笔记
一、本书导读
你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万语千言的渴望,可能都绕不开“不平凡”三个字。不管是心智、眼界、成就还是情感,我们或许都希望自己有那么一点点精彩和独特。《精进》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看上去是个很对我们胃口的问题,那么作者解答得如何呢?
这本书的官方简介是:“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
二、思考与讨论
在正式开始阅读本书之前,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吗?
在2017年以前我对时间没有任何概念,上班经常迟到总在为自己找借口。2017年6月开始我学习了时间管理之后对时间有一些认识,并在践行时间管理的核心早起、反思与计划等内容。现在我对时间非常珍惜,并一一做安排。
你的生活是非常匆忙,甚至疲于奔命;还是有张有弛,悠然自得?
每天按照计划进行安排,每日吃掉3只青蛙。时间过的充实而又快乐!
你觉得自己五年后会是怎样的状态?你有为自己设定目标吗?
我认为5年以后一定会实现所有愿望,因为2018年是我五年规划的第二年,2017年已经按照计划完成目标。哈哈、我的未来不是梦,13亿中国人就有13亿个梦想,而我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三、对待时间的态度
梁漱溟先生对于人生态度的解读:“郑重。”即人应清楚地、自觉地尽力于当下的生活。
四、 六种时间视角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时间视角”(Time Perspective,也称为“时间洞察力”)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把人们划分为下面六种类型:
(一)过去视角
过去视角包括积极过去视角和消极过去视角。具有积极过去视角的人总是关注那些关于美好时光、家庭和传统的记忆,常怀感恩之心;消极过去视角的人则相反,总是消极地去回忆曾发生过的负面经历,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失败和悔恨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现在视角
现在视角分为享乐主义视角和宿命论视角。享乐主义视角的人享受当下,推崇及时行乐,不太在意过去和未来;宿命论视角的人则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无能为力。
(三)未来视角
未来视角也分为未来目标导向视角和未来超验主义视角。
津巴多同时还提出了两个时间悖论:
第一个悖论是时间视角是影响我们平时做决定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二个时间心理悖论是,某种具体的时间观念会呈现出很多正面特征,但是如果这种时间观念过度影响生活,它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削弱正面作用,譬如现在时间导向者如果过度关注眼前的快乐,出现成瘾行为的风险比较大;未来时间导向者如果一味想着目标,就不太会享受当下生活,幸福感不强。
只有当人们不会过度依赖某种时间观念做决定的时候,这种强大的积极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
津巴多认为:
最理想的时间观是一种平衡的时间观念,混合多种时间视角:积极运用过去的经验,因为探寻过去使你有根可循;适度地思考未来,这让你如虎添翼,对目标充满向往;适度进行现实的享乐,补充生活的能量,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要尽量少一些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四、做值得做的事
(一)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
五年就是一个“远期未来”的长度。人们会对两种未来下的事件形成不同的心理表征,采取的行动也会有差异。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1.把远期未来的目标定得更具体化,实施性更高;
2.降低近期未来中“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障碍。
比如把“培养读书习惯”的目标定为一年看24本书,看书时把微信静音,朋友圈暂时停用,强迫自己降低看手机的频率。
(二)收益半衰期理论
合理利用时间就是有所取舍,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由此,我们可以从“半衰期”和“收益值”这两个维度来考虑,把我们一生中会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分为四类: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与你彼此相爱的终生伴侣,和你尊敬的人进行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玩一晚上手机游戏,讨论明星八卦;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从零开始学一门乐器,读一本有点晦涩的经典著作;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在网上跟别人对骂,漫无目的地刷社交网络。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每一次都是“重新发现”的旅程,这就是典型的“长半衰期”事件事例如下:
①积累可信的知识
②训练实践技能
③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④提升审美品味
⑤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⑥保持和促进健康
⑦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⑧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⑨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⑩获得高峰体验
五、挖掘时间的深度
(一)时间的深与浅
社会学家曾提出一个理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趋势,但人们却觉得闲暇时间越来越少了。
这是因为时间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当人们把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时,往往不愿被打扰,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这期间会伴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就是时间的“深”。我们需要让时间慢下来,体会时间的深度,就要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像恋爱一样跑步
(二)生活的快与慢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这番话,值得好好深思和回味。
如果你已经忘了怎么让生活慢下来,可以参考纽约时尚专家迈克尔•弗洛克在《享乐主义手册》一书中的一些建议:
1.找一把公园长椅,坐下来,观察生活
2.躺在吊床里看星星
3.散步,不要方向
4.在寂静的环境中看一本书
5.在阳光下小睡片刻
6.在烛光中洗一次澡
7.睡到自然醒
六、树立最高目标
成熟的人会遵从自己内心的标准,很多人却轻易地为环境所左右
一个人为自己树立了怎样的最高目标,反映了他的“格局”。王家卫导演执导的电影《一代宗师》中对格局的阐释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作者提出了四个层次的格局:
(一)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这类人群自身并无目标,思考模式随大流;眼界主要来自流行文化和身边人的讨论;无稳定信念,容易被诱导和说服,经常觉得被“毁三观”。
(二)一度格局:逐利者(见自己)
这类人群是利己主义者,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掌握逐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笃信丛林法则,认为人人都是逐利者。
(三)二度格局:理念人(见天地)
指为理念而生的人,追求真理;知识领域广,创造性强;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追寻真理之美。
(四)三度格局:至善之人(见众生)
以人类福祉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兼具理念人的特性,对他人的苦难有很强的同理心;认为个人应该努力让世界更美好。
七、今日总结
关键词:
郑重,时间视角,近远期未来,收益半衰期理论,心流,最高目标,格局。
要点:
对待时间要“郑重”,即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最理想的时间观是一种平衡的时间观念,混合多种时间视角:积极过去视角;适度的未来目标视角;适度的享乐视角;同时要尽量少一些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多做“长半衰期”事件,譬如多读经典作品。
要让时间慢下来,体会时间的深度,就要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人生的四种格局是:看不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精进》如何审视时间-day1娟娟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