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三分钟读完一本书每天写1000字

精英这样看世界|反直觉

2016-10-11  本文已影响74人  Mr绍君

本文观点较难接受,请在家人陪同下观看。

万维纲老师在得到APP上有一个付费专栏,名字叫做《精英日课》。专栏每天一篇文章,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认知能力,传达那些社会精英的思想和经验。其中,传达了很多反直觉的结论,很值的我们思考,因此总结成文章与大家分享。

结论1: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有研究者对美国创业者做了一个统计,发现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人,第二次创业失败的概率更高,反而不如什么都不懂的新人。而如果第一创业是成功的,那么第二次创业成功的几率要高50%。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过去失败的经历对你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一直失败的人可能会习惯性的失败。

为什么这么说呢?难道就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吗?

理由有两个:
1.我们对成功的解释总是向着“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向进行,成功了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失败了是运气不好。这样一来,反而是成功才能让我们总结经验,失败了反而总结不出什么有用的教训。

2.想要从失败中吸收教训需要及时和正确的反馈。那怎样才算是及时和正确的反馈呢?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及时,对事不对人和错误的代价小。所以,我们想要在失败中吸收教训很难。

成功的经验才有是有用的经验。同样的,在你遇到麻烦的时间,千万别随便听别人的意见,除非你想活成他那样。

结论2: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一种理性

很多人都知道“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实验者给小孩一个棉花糖,说要出去一会,如果小孩子能忍住等到大人回来,就能再吃一个。

结果证明,那些忍住没有吃的人不管是在学习成绩还是生活质量都比那么没有忍住的小孩好。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下,为什么这些小孩会吃那个棉花糖呢?是因为他们不够理性吗?

这还真不是,我们思考的方式往往受我们以往的经验和环境决定。比如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孩子,经常吃不饱,今天运气好得到一块糖,你会留到明天吗?

后来有人把实验重新做了一次,这一次实验人员跟小孩子说,搞错了,没有第二颗糖了。经历了这种失望的孩子,再做一次棉花糖实验,通常不会等实验人员回来就把糖吃了。

你看,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表面上人人都是一样的,都是自由的,但身上往往背着基因和环境的枷锁,有的人战胜了这些枷锁,他们就是英雄。

结论3:目标很明确,可能是有害的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有长远的目标,然后把目标拆解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然后不断的强化我们的目标。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真的有用吗?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说明有强烈的目标对人的成功有好处——而且可能还有坏处。

我们经常会佩服那些目标明确的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准备好几年,然后奋不顾身的投入这个目标的实现中。他们的努力,真的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有目标的人活的更好吗?

心理学家说,目的性很强,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是因为他们害怕不确定性。对他们而言,目标不仅仅是目标,而是自我身份的认同。

比如一个司机每天的目标是挣到500块钱。如果他当天完成了目标,那么即使有很好的挣钱的机会也不愿意出门。相反,如果打车的人少,他宁愿加班也要完成任务。

正确的人生要有目标,但更应该考虑不确定性,在做事情之前,先别想成功是多大的成就,先想一想如果失败,这个损失能不能接受。

结论4:经济增长跟总统其实没多大关系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人民有又要忙活好一阵子了。这虽然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但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总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振兴真的有用吗?

在我们的直觉中,一个好的领导当然可以带领手下的人创造更好的经济增长。而且。即便是从数据上看,美国民主党当总统的时候,经济增长更快。

当然这么分析是有问题的,其一直觉往往不可靠,其二,总统4年才换一次,数据量太少,并不具备说服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想,会不会是先因为经济好,选民采选民主党呢?

有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民主党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其大部分取决于国际经济环境,而全球经济的趋势谁也左右不了。

那么一个好总统对经济的作用到底在哪呢?

总统的真正作用是在经融危机之类的紧急时刻,在这些危机时刻往往需要总统有快速反应以及决断的能力。

总统虽然不能左右经济的增长,但能左右财富的分配。

一个好的总统不能让经济变的更好,但是一个坏的总统可以让经济变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