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多美好道学•国学•养生哲思

《道德经》第十章 让身体静下来等灵魂

2017-02-07  本文已影响1383人  李姐有解药

原文

—————————十章—————————

载【1】营魄【2】抱一【3】,能无离乎?

专【4】气致柔,能如婴儿【5】乎?

涤除玄鉴【6】,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7】开阖,能为雌【8】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9】】

【注释】

1.载:语气助词,如《诗经》中载笑载言,用法跟“夫”差不多。

2.营魄:魂魄。

3.抱一:抱守自然之道。

4.专:集中而不分散。

5.婴儿:老子常用婴儿来比喻人心灵处于自然柔顺、纯朴无欲的状态。

6.玄鉴:喻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有些版本为“玄览”,“览”与“ 鉴”古通用,指镜子,帛书乙本为玄鉴。

7.天门:指口、耳、鼻、目这些人身上天赋的自然门户。

8.为雌:即守雌,守静之意。

9.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此四句在第五十一章重出,疑为错简。供参考。

今译:精神和形体合一,抱守单纯自然之境,能不分离吗?集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荡涤杂念而深入观照,能没有瑕疵吗?感官和外界接触,能守静吗?广知万事,通达事理,能不用心机吗?【促使万物生长和繁育,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推动了万物发展而不自恃己功,作为万物的首领而不主宰它们,这就是最深远的“德”啊。】

图片来自网络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本章老子首次提出了修道的具体法则,此章被道家视为修炼心法。因我不是道教中人,在此不会将《道德经》作为修道入门书来参悟,仅分享个人在学术层面的肤浅理解,力求将其间的智慧更落地于实际生活。也算抛砖引玉,欢迎同好高人参与探讨,大家共同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悟道、明道乃至得道。

关于“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强调的是身心一体形神俱在。现实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疲于应付,我们常常会“走神”,做着这个,想着那个,很难专注。甚至还有人以大脑多窗口同时运作为荣,认为是现代社会高效率的表现,如跑步的时候听音频,吃饭的时候刷微信看视频,就算做家务的时候,也心心念念着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我们从来不肯让我们这个身体和大脑有机会静下来,甚至不敢安静的与自己呆一会儿,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的身体越来越忙,心却越来越恐慌焦虑。问问我们自己,你有多久没有自在地独处了?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的听一听鸟儿的鸣唱了?你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观察一朵盛开的花了?印地安人有句话叫做:让身体停下来,等一等灵魂。这是一种朴实的智慧。所有人的终点都一样,那么匆忙干什么?管它是酸甜苦辣,何不细细品味?

那些令人尊敬仰慕的大德高僧,其实在生活层面跟普通人一样,也需要吃饭睡觉 ,不一样的是,他们吃饭就专心吃饭,睡觉就安心入眠。普通人吃饭的时候还被各种信息困扰,完全食不知味,睡觉的时候还在担心明天,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所以老子要求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在做什么,心无条件契合。现在很流行说活在当下,因为国外有相关的译作过来,都以为是西方学者传过来的观点,我倒认为老子才是活在当下这一理念的开山祖师。

如何能精神形体合一,其实各家各派有不同的修炼方法。老子在此提到了:呼吸(专气)、观照(玄鉴)、守静(为雌)三种渐进的修习法,其目的也是为了与身体连接,让身体静下来等灵魂。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种专一的修气,道家叫练内丹。道家对“气”十分重视,具体如何练气我真是门外汉,也不敢胡乱揣测。普通人不会修炼之法,但可以通过简单的静坐观呼吸,去觉察呼吸和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宁静之境。观呼吸不是控制呼吸,而是通过觉察呼吸,回到生命的原点。

涤除玄鉴,而无疵乎”。我们的内心有一面镜子,高修为者也就是老子说的圣人,被赞心如明镜,也就是他对万事万物没有狭隘的评判,只接受事物现在的样子,让一切如其所是,因此就如大地一样,具有无穷的容纳能力。所以这面镜子的光洁程度取决于我们对观念的执着程度。如果我们内心有了预设的种种标准,这面镜子就如同哈哈镜,看问题就容易偏于一隅,难以看清原貌。老子要求我们要驱除杂念,让镜子没有瑕疵,这样才能真实的反应人事物,我们的智慧才不会被蒙蔽。

天门开合,能为雌乎”。此处各家也有不同的理解,个人比较倾向于将天门解释为人体感官的门户的观点。雌就是伟大的母性,此处形容感官在进行生命活动时,能像母性那样安静、涵容、柔和。

我一直觉得乔.卡巴金博士创立的正念修习与《道德经》有很深的渊源。卡巴金博士的著作《正念疗愈力》一书中也多次提到,正念练习的目的就是刻意练习无为,达到无为而不为,完全像是一部《道德经》的实操手册。当时我在接受该书译者胡君梅老师的正念培训课程时,老师会不时在引导学员练习中,突然问一句:你们的心还在吗?类似禅宗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因为无论是在练习呼吸还是内观,我们很容易闪神,老师就教我们,发现闪神了,就把思绪拉回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身体觉察上面。每天持续的练习,过几个月你会发现呼吸特别的平和顺畅,整个身体的紧绷感消失,思考格局变大了,元认知能力提升了,这些都是“无为”所创生的奇迹。

修到境界了,我们爱民治国,就能做到无为;我们明白四达,辩证和谐,没有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也没有执着妄念,就好像“无知”一般。

室内的家具不打扫就会蒙尘,我们这个身体不做功课也会远离灵魂,所以常常让身体静下来,通过呼吸回到无中去,涤除掉心灵的尘埃,让心澄明如镜,观照四方。

图片来自网络

注:原文部分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版》,特此说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