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

孩子偷东西?如何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2018-10-27  本文已影响47人  星语心录

过年的时候,走家串户,探亲访友,星妈也不例外。一天晚上,星妈和堂哥一家坐在一起吃饭。小侄儿聪明伶俐,今年上初一。父母对他的压力颇大,早早就帮他报了补习班。吃饭间,还在做作业。大人推杯换盏之间,谈起孩子的教育。说到网络游戏,堂哥叹了一口气,说:“我这孩子就喜欢玩网络游戏,还用我的手机转钱去买游戏币。我就把他骂了一通。”我对小侄子说:“这样可不好啊!如果你需要钱就跟爸爸妈妈说,如果合理的要求,他们一定会满足的。”他爸爸在一旁说:“这哪里是要?完全就是偷。”我打了一下眼色给堂哥,他就不说了,因为太早给孩子扣上一个偷字,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和羞耻感,伤害他的自尊心。问清楚孩子行为的背后原因,才有可能真正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网络社会,有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网游世界里,孩子可以自由放松,尽情体验虚拟的成功。如何避免孩子陷入网络的陷阱,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在家只顾着看手机上网,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网上的行为,以便及时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学会自制,经得起网络的诱惑。

这让我想起女儿一年级时候的一件事情。班上的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们认字和写字,准备了一些漂亮的笔送给那些做得好的孩子。得到礼物的孩子自然非常高兴,也很骄傲。得不到的自然只有羡慕。一天傍晚,班主任发来短信,说放在教坛抽屉里的礼物笔不见了。请大家们协助调查。如果有拿笔的孩子,请自动交出来。群里的家长说,“哇,那不是等于偷?”老师说:“不能这样讲。”我回家一看,女儿的笔袋里多了两只笔。我就问她,这两支笔是怎么来的?她说:“这些笔很漂亮,我也想要。是同学们一起拿的,有个同学叫我拿,我就拿了,还分了一给支给那个同学。”我跟女儿说:“这笔是老师作为奖品奖励给同学的。不问自取,这样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要,我们可以买给你,或者你通过平时的努力得到奖品。”第二天女儿就把这个笔还给了老师。以后女儿在需要基本学习费用和学习用具时,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再也没有发生过,去拿别人东西的事情。孩子小的时候还分不清你我的边界,没有物权意识,只因单纯的喜欢,就拿回去了。家长最好不要反应过度,和孩子好好讲,不是自己的东西,没有经过允许是不可以拿回家的,以此慢慢建立孩子的边界概念。

我在想孩子为什么会私自去拿钱买东西呢?是不是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呢?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不是就会伸手去拿或者是去偷?对于家境稍微宽裕的家庭,孩子的愿望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可是对于家境贫困的家庭,他们的愿望,如果无法实现的时候,会不会用其他方法和手段去满足愿望呢?当我们遇到孩子“偷东西”,虽然不必大惊失色,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耐心寻找背后的真实诱因。如果孩子的偷窃是因为长期被忽视而产生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的关爱太少?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努力营造温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里得到温暖与情感关怀。

从本身来看,孩子的愿望是没有错的。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就要,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消费冲动。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现代社会,广告无孔不入,车厢、电梯、电视、公共场所等等都可以看到广告的身影,宣传的产品,无所不能。一般大人都知道,广告会夸大一些产品的效果,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孩子非常纯真,不辨真伪。绝大多数的孩子认为广告总是说真话。

加上和其他孩子的攀比。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就更加容易出现消费的冲动。一般说来。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概念。手上的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完全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是否实用?对于孩子来说,拥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物品,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不管它合不合用。女儿小的时候,当她在花园看见小朋友快乐地玩滑板车时,她就对我说,我也要买一部这样的滑板车。可是买完滑板车回来她却很少玩了。可见孩子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少是经过理性的思考。

父母面对孩子的愿望时,不能一味的满足,有求必应。现在家庭生活富裕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可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是无止境的,满足惯了,得不到东西,就摔罐子,撒野,满地打滚。当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时,后悔就晚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果断的说“不”。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什么要求都可以达到的,必须先学会节制欲望,才能经得起诱惑

对孩子和情合理,但又不是必须的购物需求时,不能一口就拒绝。如果父母拒绝孩子的购物要求,有65%的概率会引起孩子与父母的争执和冲突,甚至会偷父母的钱去买。可以使用缓兵之计,让他先想清楚,为什么要买?应该什么时候买?买完之后需要做些什么?一次女儿在乡下玩别人家的小狗之后,又提出要买小狗。我说:“可以呀,可是小狗每天都要喂养,你却要上课,谁来喂小狗呢?而且小狗每天都要洗澡,你能够帮他洗澡吗?它还需要每天晚上下去散步。能够保证每天晚上带它下去散步吗?如果你能够保证做得到,我也没有问题。”听了我的一番分析之后,她的消费冲动暂时平息了。其实我并不是想打消她养狗的念头,只是想让她想好再做,让她自己能够分析出,养狗是否真的“需要”?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家长应该早点开始帮助孩子分辨“需要”和“想要”的不同。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需要才是应当优先满足的,而是想要的东西需要等待和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告诉女儿,例如食物、衣物和日学习用品,这些都是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都会尽量满足。而对于一些不是必要的用品,例如,一套冰雪皇后的衣服。一个银手环,一套三种类型的彩色笔。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和通过坚持不懈的钢琴训练,或者日记写作才能够得到。这样就是对孩子的愿望有适度的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而不能有求必应。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消费观念,我们做父母的责任重大。实际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也无时无刻不被自己的孩子模仿着。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频率和交流的方式质量对孩子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记得有一次,我要买一台打印机,在京东上已经下好订单,货也已经送到家里了。女儿好奇地看着我,也兴奋地希望我打开箱子看看。我说不行,这个货品我已经退货了,女儿奇怪的问,为什么要退货啊!我说:“我买了之后,才发现,另外一个供货商的报价更低,一个是543元,另外一个是447元,相差了差不多一百元,你说我是退不退货呢?”女儿想了想说,“退!”。我说:”对,退了之后省下的钱还可以买多一个墨盒,这样不是更好吗?”从此女儿,学会了节俭和货比三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学着节俭,孩子也不会铺张浪费。父母理性消费给孩子做出一个理财的好榜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