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原谅:小品段子完全照搬上一个鸡年的老套路
今年春晚让我最失望的就是《天山情》这个小品了。
我没看几分钟,就觉得这个段子似曾相识,因为我是一个小品迷,这十多年来,只要是电视上的小品我都看过,有的还不只看过一遍。所以小品中有哪些套路,我基本上看了开头就能猜出来结尾了。小品有固定套路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了,关心底层群众的生活和需要,由一个误会展开情节,最后再进行反转,以及主题拔高。在这个套路里也涌现了很多好的作品,所以这个套路是没有问题的。
而这个段子之所以让我反感,是因为它完全照搬十二年前鸡年的一个小品大赛中的节目,就连其中一个演员都完全一样。谈不上是什么新瓶装旧酒,或者旧瓶装新酒。因为这个段子几乎是完全照搬,所有的笑点基本上也都是一样的。可以说,这就是用十二年前早已在中央电视台公开亮相的作品再次登上春晚。
注意啊!这是十二年前,鸡年,又是一个鸡年,已经轮回了。比照搬当下微博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照搬那么久远之前的段子;比套用别人更令人惋惜的就是重复自己。
我不知道在春晚上能不能用老作品,但是完全照搬十二年前的老段子,是不是也太没新意和心意呢?反正我个人觉得,在春晚这样一个舞台,同时春晚也是小品推广的重要媒介,最起码也要显示出我国小品艺术目前的最高成就和最新发展吧?
总是啃老本,是不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表现呢?
无论如何,是小品的艺术发展道路遇到了瓶颈也好,是优秀演绎者新旧交替还没有成熟的低谷也好,这都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尤其是现在靠表演小品喜剧吃饭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多了,他们在全国观众全面频频亮相,成为综艺大咖,成为全国观众对春晚的记忆,可创新能力却止步不前,照搬他人作品,或是重复个人无数年前的老段子,对得起拿的这点钱吗?对得起全国观众翘首以盼吗?图省事,请不要上春晚!
今年的春晚我看的很明白,尤其是在语言类节目上,基本上看一遍就能看出来演员对这个小品倾注了多少心血,有多少个笑点是创新的,而又有多少个是重复自己和盗取他人的,这都是明眼人能够看出来的。一边说自己苦苦排练,费尽心血,一边拿出来捉襟见肘的作品,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尤其是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说实话,要是让我上去表演这样的作品,我都觉得害臊,对不起几十亿的关注量。当然了,我这只是胡思乱想。
蔡明和潘长江的组合虽然还有重复往年的小品模式之嫌,但是今年还是能够有所突破,尤其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设想,最后来了一个大反转,真的是挺精彩的,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不容易了。
剩下的几个小品我就不一一点评了,大家全都看在眼里。有生硬的笑点,也有往年套路的延续,也有……
最后,说一下我对春晚一个理解吧!
昨天晚上在看春晚的时候,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说在看春晚的同时,需要温习一遍1942年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永远是最主要的内容。
大家可以想一想,现在加上一个“青”字就更完美了,文艺为工农兵青服务。因为现在教育延续了几年,青年学生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满足这些青年的需要也很重要,所以请明星小鲜肉就不足为奇了。
春晚是一次服务全国人民的文艺活动,当然了,主要是服务最广大的底层人民群众。
只是这个“服务”有很多解释,是你想看什么,我就给你看什么呢?还是你需要看什么,我就给你看什么呢?还是我把能够展现你们这一个群体风采的东西搬上舞台,让别人在舞台上看到你呢?
所以春晚服务大家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服务,但是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能让所有人满意的。
不过,总的来说,春晚基本上把中国的各个地区和各个阶层全都关注了,并且投入了极大的关怀。尤其是语言类节目作为政治的传声筒,更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关注底层群众的生活和需要,关注种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等等。
一场几个小时的春晚被灌输了这么多内容,有些元素没有完善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但我还是要说,行行业业都不容易,既然选择吃这碗饭,就注定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很多事情,可以理解,但绝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