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读书
在一个全民教育普及的时代,有没有人问一声,为什么而读书?
现在调侃教育的段子越来越多,有妈妈因为辅导小朋友而进医院的,也有说白娘子夫妇是人生赢家不用教育孩子的。很多父母也因为小孩子读书而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的双重负担,仿佛是一套沉重的枷锁。但是在我们给自己套上枷锁之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让孩子读书,受教育呢?
我没有孩子,所以我想问问大家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小朋友读书呢?
读书改变命运,因为要改变现状,于是生个蛋来改变命运?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下的蛋宝宝上?
因为别人在读书,攀比之下,不能落后于人?光耀门楣或者给自己脸上贴金?
竞争残酷,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淘汰?
那么反过来说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而读书呢?因为爸妈让读于是就读了,然后浑浑噩噩的混个义务教育,不出意外还可以混个高等教育?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竞争的心态,攀比的心态和碾压的心态贯穿了整个受教育的过程,老师的引导是否专注于大家的互相配合、友爱互助呢?可以说是极少。甚至有的老师为了升学率还会刻意培养一种竞争、攀比和所谓的“荣誉感”(虚荣心)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否想到我们是一个整体,至少我们是因为某些“共业”所以生而为人,所以我们不是只有竞争关系,也不是食物链的关系。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有一些共性,生物上的共性和心理上的共性。而且心理上我们作为人类会共情,感情作为纽带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不经常在一起沟通,心理上会不健康,所以我们需要聊天,需要彼此的照顾。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身边的人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如此的脆弱需要依赖人类作为整个团体的协作才能生存或者发展。
如果是这样,我们都是一个整体,那么对于城乡之间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包容?对于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普及是不是有更多的体谅?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敞开?对于不同的意见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思考?那么读书呢?读书难道不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吗?难道不是一个具备普惠价值的长远之路吗?又何必只争朝夕盯着眼前的那些?难道人生道路漫漫,我们不正是需要一点点来实践和探索吗?如果我们自己也不认同这些道理,说着一套又做着另一套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这来之不易的人身和不那么容易得到的圣贤书?
这篇文章没有结论,只是一个个问题,不要着急回答,人生自是答卷。只是我们是否愿意真诚无伪的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心。
写完这篇文章不久便看到了教育又要改革,可是在变革那些术之前这些心的内容是否有被深思过。如果没有道的思考,术又从何谈起呢?难道我们的理论还不够完善吗?当然不是,若没有思想的解放,再多的修修补补都会变成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