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书单读书随感

努力过有快有慢的生活---读《把时间当作朋友》

2017-11-29  本文已影响150人  微尘悦读

写于2016年9月20日   

      9月17日参加了北京马拉松,用了“洪荒之力”到达了终点,比原计划“破4”的目标晚了17分钟。成绩虽不算差,但还是有点遗憾。一开跑就紧跟“4:00兔子”,到35公里时也才3:15,目标近在咫尺。不料,快到36公里时,突然右腿感觉要抽筋,只好停下来走,几十米后稍有缓解,可一跑起来拟抽筋感再度袭来,故放弃再跑,直至走到终点。在最后的6公里,看着无数曾被我赶超的跑友一个个绝尘而去,心中懊恼不已。其实,我的体力足以支撑我顺利“破4”冲线,但意外总是不期而至,猝不及防。

努力过有快有慢的生活---读《把时间当作朋友》

        我喜欢村上春树的书,尤其欣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关于马拉松的人生哲理。与村上一样,我在这次跑马过程中感悟了很多。“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的最快的。”最后六公里的经历更是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赛后教练给我分析了原因:一是跑前热身不充分,二是平时长距离训练太少。简言之,就是准备不足、积累不够。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要实现人生目标,必须有扎扎实实的积累,做好充足的准备。

        谈《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读书心得却扯到马拉松,貌似跑题了,其实不然。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谈积累的力量。作者李笑来在书的最后一节总结道“要相信积累的力量,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不怕开始的晚,只要醒悟了,哪怕每天只进步一丁点,积累的复利力量是相当惊人的。赛伯乐集团董事长朱敏就是个榜样,他30岁才参加高考,36岁才上博士,起步可谓很晚,但丝毫不影响他到达人生的巅峰。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与采铜的《精进》一样,获得无数好评,编订了3版,翻印了7次,最新版剩下的基本都是“干货”。李笑来是我很欣赏的一个“大牛”,学习能力超凡。他曾做过销售、在新东方教书、写书、成为若干创业公司的创始合伙人,天使投资也做的风生水起,他的每一次跨界都是一次完美转身。我一直好奇他何以这么牛,牛人的背后必然有“牛辙”。看完《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收获巨大,我感觉这本书是李笑来结合自己成长的切身体会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法,远比那些口号式的“成功学”来的真实、有料,对于青年人的成长大有裨益。

      《把时间当作朋友》一共9章,第0章“困境”罗列了多数人的共性问题:为什么有想法但总是拖延?为什么想管好时间却成效不大?为什么总忍不住刷朋友圈?看完此章,我想多数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李笑来先是抛出第一个重要结论: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只能管理自己。全书就是围绕“如何管理自己”这个命题逐步展开,尤其是第3章“管理”和第7章“应用”给我很多的共鸣和启发。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常与《精进》做比较,两本书都属于“个人成长”类的,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视角、方法不同,若两书取其精华融合之,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朋友是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要“把时间当作朋友”,就要像朋友一样去对待时间,首先要了解时间的流逝,培养对时间的感觉。这也是我与李笑来最有共鸣之处。我曾问过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每天花在吃饭、洗漱、上网的时间,有些估算的与实际相去甚远。按照“侯世达法则”,多数人在一件事上实际花费的时间会远超过他的估计值。我在感知时间方面略有体会。刚工作时,受《奇特的一生》里主人公柳比歇夫的影响,曾按照“事件-时间”的方式记录下每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培养对时间的感觉,就这样坚持了好多年。目前使用手机APP软件“aTimeLogger”,它对于时间的统计、分析更加便捷、清晰,便于每日“三省吾身”。比如,近期有几篇读书心得被大量转发,有朋友就“斥责”我:“你肯定是个很自我的人,家里什么事都不管就只管自己看书吧!”、“你最近很闲哦,尽忙看书了吧”,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从时间数据分析,以八月份为例,我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是41小时44分钟,平均每天1小时20分钟,8月里我一共看完了《解忧杂货铺》、《爱的艺术》、《瓦尔登湖》、《为何家会伤人》和《精进》5本书,写了4篇读书心得。虽然每天事情挺多,但挤出80分钟的读书时间还是没问题的。还有朋友问:“那你怎么看那么快?写那么快?”其实,“无他,唯手熟尔”。多看多写就会越来越快。我的一个好朋友一年能精度100本书,每周两本,他已然达到“一目十行”的境界。我也曾尝试学习“速读”,练习了一个月,后来发现,所有技巧在“努力”和“积累”面前都不值一提,看书多了,自己能感觉到越看越快,目前精读速度大约1分钟1页,像《把时间当作朋友》330页,5小时左右就看完了,如果是同样厚度的小说,基本2小时就能看完。

 

努力过有快有慢的生活---读《把时间当作朋友》

        对时间的感知有了长期的积累后,就能对每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有比较准确的判断,为时间规划打下基础。每个人都有梦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梦想再大,也要从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开始。大梦想要切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小任务要分解为一个个小计划,小计划要落实成每天的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向目标靠近。很多人热衷于做计划,计划周期有时很长,比如10年人生规划等,可一旦没有精准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最后往往都流于形式。实际上短计划的指导意义更大。我也一度迷茫过,曾做过很久的规划,时间久了都忘了规划的内容了,“出发久了,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所以,现在我只按照《晨间日记的奇迹》里的方法,每天早上用10分钟反思前一天的收获与不足,规划当天的事情,找准最重要的三件事,过好每一天。我相信积累的力量,每天成长一点点,梦想就在不远处。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什么都讲究“速成”,浮躁的心态来源于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但什么都想速成绝无可能,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内在规律,有阶段性的。我特别害怕听到跑步零基础的朋友兴致勃勃的立下“1个月突破全马”的目标,除非你有天赋,否则是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无知者无畏,能力与欲望需要平衡,“我有”与“我要”也需要平衡。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能力,无限度的欲望最终只能带来失望。在浮躁的年代必须要学会“慢下来”,我的“超跑团”队服背面印有8个字“比快可耻、比慢光荣”,不记得是哪位队友的创意,我一直很喜欢这八个字。马拉松很重要的LSD训练,就是以很慢的速度跑长距离,长期的积累会使得你在赛场上一骑绝尘。反思这次北马,我就是平时光练“快”了,对于“慢”练的太少,导致最终快不起来。“退其身而身先,后其身而身存”,以退为进,以后为先。慢下来,是为了更快,“慢就是快”。

        如何过有快有慢的生活?这是个重要的人生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这也是我看完《把时间当作朋友》感悟最深的。李笑来在书的后五章谈“学习”、“思考”、“交流”、“应用”和“积累”,貌似与时间无关,有拼凑之嫌。其实不然,他教会我们“快”的方法,也只有学会“快”的方法,才有机会过上“慢”的生活。我有些朋友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应酬,家人有意见,身体一团糟。其实,无谓的社交是浪费生命的,要想提高社交质量,最好慢下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倾注在“把自己变的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人生不应总是匆匆忙忙,疲于奔命的,既要学会“快”,也要学会“慢”。以精进的方法工作,以享乐的态度生活。对时间要有准确的感知,努力先学会优秀的思考、学习和工作方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心无旁骛的做好应做的事,而在生活中,要与家人共同享受运动、阅读、音乐、艺术、旅游带来的心身愉悦。

      亚伯拉罕·林肯说过“男人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一个人过了40以后,长相就不那么重要的了,表情和神态将完全替代。表情和神态是一个人内心的折射,几十年的积累足以使一个人内心变的“不俗”,于是,表情跟着“从容”、神态跟着“睿智”。 我40岁的梦想是完成一场铁人三项,或许很艰难,但我想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它比成功更重要。学会“慢下来”,这就是成长。在成长路上,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努力过有快有慢的生活---读《把时间当作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