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看见自己,看清世界!
《看见》是柴静的十年工作生涯的总结,也是她对于这十年的身边大大小小的事件的真实发声。因为她是一名央视记者,所以她可以第一时间参与国家大事的报道。
这是一本具体到“人”的书,因为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鲜活的人,而且每个人的故事又都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很多故事背后的人,都有着难以启齿的真相。
柴静用她拿女性的视角给我们展示每个新闻事件背后的心酸!她的文字没有多少大道理,基本就是事件的真实还原,以及事件背后的真实。
柴静在《看见》中,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
文中给我们从众多事件中截取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事,这些事件背后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你读起来,不禁鼻子一酸,不禁感叹人生,不禁庆幸!因为你不是当事人,因为你没有那经历!所以谈不上感同身受,但是至少让你觉得读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换句话说,有些故事,有些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去看见自己。我们总是喜欢看见别人,真的看见自己,我想那又是一番景象。
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会等。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她的身影。家乡的雾霾,药家鑫案,家暴事件,少年自杀事件等。一些看似普通的个体,在她的眼里都显得格外重要。
她文中的每个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为身份的原因,她的采访都是发自内心,让我们更加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人,了不起的央视记者,一个有着韧性的女人,在她单薄的身躯里住着一个强大却有能量的灵魂。
当作者亲眼看见一个个因为非典而死的人就在自己的面前。她有些承受不住,因为她发现特别是医生护士,真的是有一种“牺牲精神”。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非典”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恐怖感。那时候当媒体公开报道后,举国上下一片紧张气息。学凡是公共场合,都加强对于疑是病例的监管,同时消毒工作每天重复做。作为学生时代的我,当然也要面临封校,好在那时候高中本来就住校。可是家里的人来看,也只能隔着学校的铁门外看看而已。
有一个发烧咳嗽的就会立马隔离开来,班上有一个人都会引起扰乱。因为这样的病活下来的几率很小,至少那时候我是这么认为的。
作者亲身经历后,并且现场报道,她见的生死都是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事。谈不上惋惜,只是特别的无奈,并且有些惶恐和失落。当她看到有的医生再给丈夫发完最后一条信息:你要好好的!然后就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她自己也陷入了无尽的伤痛中。
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不管是非典,还是汶川地震,我们都庆幸活了下来。因为我们的心还在跳动,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可以感觉到痛失亲人的撕心裂肺。
当她要采访同性恋的时候,她问资深研究者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她听后若有所思的总结: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文中描述一个同性恋者去就医,因为说了是同性恋,结果医院都不收,因为这是传统不能接受的。他们大多数活在阴暗的角落,他们大多数变得胆小如鼠,似乎这个世界正在无情的抛弃他们。
也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可能会慢慢去接受这样的人,但是可能需要时间。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药家鑫案件的背后深入调查。让我们可以更真实的了解为什么药家鑫会残忍的杀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
原来他只是害怕父亲知道他开车撞人了。因为他从小就活在父亲的安排下,活在父亲的威严下,所以内心无比脆弱!
通过作者的报道,我们发现药家鑫并不是网络上说的十恶不赦的坏人,不是一个经常做些丧尽天良的人。其实这一次似乎就是他的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错事。
正如作者在书上所说: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药家鑫案件已经过去,他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有一个细节需要补充一下。当药家鑫要求死后捐献器官,被父亲拒绝了,因为他不想儿子的罪再连累别人。这其实就是舆论的压力。
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人性中既有好的成分也有坏的成分,如果一定要说好人、坏人,只能说此时此该,他是好人的成分多还是坏人的成分多,这一刻是好人,下一时可能就是坏人。
这些众多事件中的很多人,正是不能简单用好人和坏人去给他们贴标签。
当面对承受不住的家暴后,女人一次歇斯底里的回击,也就把这个曾经相爱的另一半就给毁了性命。她们是弱势群体,她们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是一次失误,才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很多女性都在忍受着家暴,因为似乎男人打女人就是天经地义的。而女人去反抗,好像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这样的现象,现在来看,也会有很多,只是现在的女性更多的懂得去保护自己。
其实当我们面对这些无奈又无助的面孔,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可以选择不宽容,总之还是需要你自己去判断。
柴静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我们不是经历者,所以我们面对事件本身的时候,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因为你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看不到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有自己的主见,更不要听信谣言,做一个智者,做一个学会“看见”的人!
柴静说:人其实是背对着死亡,一天天倒退地活着。人都有一死,但内心需要一种东西活着,而用文字记录,就是唤醒这种内心的过程。
我想《看见》正是作者在不断唤醒自己内心的一次独白!她的文字真实,采访的故事更加真实。
这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文字,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才是最重要的!也许读书要的就是这样的“感同身受”,要的就是真实背后的真实!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你在书中看到的人和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世界,看见别人,更要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