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长的六个技巧
成长往往跟成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很多人觉得成长就能成功,所以都对成长有着相当执着的渴望,很多人像求仙一样各种学习“快速成长”的方略,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基础,最后只能事倍功半,而有的人从基础开始,一步步扎实做,最后往往能事半功倍。
那么成长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呢?
一
成长的基础,无非是六个简单而又困难的方面
1.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2.找出必须行动的理由
3.学习榜样的行为模式
4.脑海中进行模拟练习
5.实际操作找出不足处
6.志同道合者抱团取暖
有的人可能会说,你又故弄玄虚了,简单而又困难,跟你常常吐槽的“时而内向,时而外向”的自我介绍简直就是如出一辙。
其实不然,简单的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困难的是你真正明白他们的含义,然后切实做到位。
二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对这六个方面进行逐个拆解,聊聊他们内在的含义和原理。
1.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人们做某种事情都会出于某种目的,这是我们大家的共识。目标可以包含很多内容,或者说以很多形式存在,为了方便我们更好的“逐梦”,我们需要缩小目标的范围,让他变得更有可行性。
举个小栗子,科比。
在他小时候,常常看比赛的录像。对他来说,“成为NBA球星”算是一个目标,“成为魔术师和大鸟那样的人”也算是目标,但魔术师和大鸟那样的人跟NBA球星不是完全重叠的,因为魔术师还是商业精英,大鸟还有很好的修养,而NBA球星还有乔丹、大梦、鲨鱼等等,所以科比很机智的选择了合并同类项,把目标定为“魔术师和大鸟那样那样的NBA球星”。
到这里,目标仍然是虚无缥缈的,因为你的一生很漫长,而你做到某件事情其实是有DEADLINE的,对于NBA球星来说,35甚至33以上就算高龄了,所以你还需要一个时间限制,因此我们需要把目标明确成“30岁前成为魔术师和大鸟那样的NBA球星”。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就明白了,能够明确地表示出以下几点信息,才是明确的目标:涉及到的领域,榜样,DEADLINE。
而如果想要进一步细化目标,就要更加深入的拆解和分析,比如,你的需求是什么,你每天能做到哪些事情,每次你可以做出哪些努力和尝试,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细化每次的目标。
(科比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拼搏了几十年,训练的时候更会采用6+6+6训练法,你呢?)
2.找出必须行动的理由
如果说我们是一辆车,目标是目的地,那“行动的理由”或者“动机”就是发动机了,只有发动机处于发动状态下,我们才能前行,发动机的马力越大,我们前行的动力就越足。
必须行动的理由有很多个,每个人对待每件事都不一样,但综合起来只有一种,就是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这种动力有两种:正向的和负面的。
很多人都喜欢正向的引导,现在很多教育专家在跟家长们聊天的时候都会建议,“中国的家长太内敛了,不注意鼓励孩子,所以之前的很多中国人都很自卑,没有外国人自信,所以你要去鼓励孩子,对他们进行正向引导”,我们常常会各种夸“孩子是第一”“孩子你真棒”等等,其实就是想要给他们建立正向的引导机制。
但是专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对一些人(比如我)来说,恐惧、愤怒、恨意或者是其他负面的力量作用力反而更大,比如说《天龙八部》里的萧远山,《王子复仇记》里的哈姆雷特,《教父》里的迈克尔·柯里昂等等,都是在恐惧和仇恨中汲取了力量,虽然这种情绪失控后的破坏力也会很强,但是对促进人的行动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选择你最适合的方式,然后施加刺激,你会发现全世界都给你让路!
3. 学习榜样的行为模式
我在跟学生们讲公考面试题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讲一大堆道理和技巧,不如示范答题更容易理解,也不如示范答题给大家的印象更深。
如果你有过努力的学习经历,就肯定会有一定的共识:
当别人凭空跟你描述一样事物的时候,你理解和接受起来很吃力,但是当别人做了一遍以后,你就会感觉接受起来很轻松,甚至可以照做。
有的人会说,这是我们人类的模仿能力。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还有一半:别人做成功了以后,我们才会知道,原来这条路可以走,顺着这条路的大方向去走,往往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比如德川家康,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在今川那边当人质的时候,努力学习礼仪和文化,后来独立成为大名,努力学习武田信玄组织军队的方式和军阵战法,还向家臣学习治理内政的方式,向羽柴秀吉学习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不断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实力。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他甚至还向长寿的人询问秘诀,向僧侣学习医术,让自己越活越健康,活活熬死了很多政敌,成为一代传奇。
(但是在这里也要注意,凡事不能钻牛角尖,有些东西可以学,有些东西则没有条件学,比如德川家康,他3岁丧父,母亲被迫改嫁,6岁就被迫背井离乡去当了人质,寄人篱下很多年,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极度隐忍和特别耐心的性格特质,我们学习的是他的品质,而非他的经历,不要太钻牛角尖哇!)
4. 脑海中进行模拟练习
脑海中进行模拟练习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相信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会从老师那里学会一个绝技: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就想想白天学过的知识。其实这就是脑海中进行模拟练习的一种形式。
其实不只是考试可以用上,篮球比赛等激烈的身体对抗运动也适用这种方式。NBA史上第一得分手——“天勾”贾巴尔,NBA历史第一“逼王”——“大鸟”伯德都是模拟练习的高手,当有人问到他们为什么能够随心所欲的打出超人的表现时,两个人都曾表示:因为我在比赛前会陷入沉思,在脑海中跟对手作战,想想对手会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才能赢,然后到场上做出同样的行为就行了。
现在,有很多领域都已经借鉴了模拟练习的基本原理,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模拟机”,通过电子科技来展现出模拟的过程,以此达到推算未来走势的目的。
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了知识和技能以后不断在脑海中加热,不断地“反刍”,也是一种非常直接而且有效地途径。
5. 实际操作找出不足处
在进行模拟练习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地去寻求实际操作的机会,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脑海中的练习可以帮你积累大量经验,但毕竟不是现实,脑海中想再多东西,不去实践都没啥大用,就像是减肥,天天想着怎么跑步会跑的更瘦、更健康,但是不去跑,那你永远瘦不了;
二是很多东西想的跟做的是不一样的,就像写作,很多时候你脑海中想着一个意思,但是写出来往往词不达意,甚至会出现跑偏的情况,这也是很多人经常苦恼的一点。
所以,一定不要忘记实操。
(不要忘了,实操也好,脑海中模拟也好,都只是手段,两者不可偏废,而且最终的目的是成长和收获,不要本末倒置哦!)
6.志同道合者抱团取暖
志同道合者所起的作用不只是互相鼓励,还有另一个作用:参照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人做某件之前不怎么做的事情,总是会比较辛苦,因为你做了这件事,就意味着改变了自己熟悉的节奏,意味着去挑战自己不会或者不熟悉的事物,这很容易让人感到沮丧,也很容易让人感到迷茫——
我努力了这么久,到底进步到啥程度了啊?
成长的曲线很有意思,当你从0到1的时候,你会感觉很快就入门了,当你从1到10的时候,你会感觉很纠结,而当你突破了10,你就又会发现自己的进步飞速了。
好比写作,一个人从写不了100个字,到能够写出来1000甚至几千字,可能连续写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够了,但是当你从能写很多字到写精,写好,就需要你的悟性,需要你不断地反思提升,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所以中间的阶段才是最痛苦的,“瓶颈期”就是这个意思;而到了后期,你会发现越写越顺,各种被赞。
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即便我们了解了这个曲线,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到底位于曲线的那个位置。
这就需要别人帮助我们提供参照,通过别人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别人给我们的评语如何,我们和他们差在哪等等信息,我们会获得参照物,从而确定自己有否进步,进步的速度怎么样,而这也是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没办法像郭靖练习降龙十八掌那样闷头就是练,不问结果,只求尽心。
日更打卡第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