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互为镜子
文 梁树丽

01.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也为孩子的成长陷入深深的焦虑。很多人认为,老师在教育子女上会更有方法,其实不然,最起码我不是这样。
有个老师爸爸或妈妈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幸福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承受的压力并不比我们的少。
我们很难从角色中剥离,对孩子还是老师的态度:作业完成了吗?成绩咋考这样?能不能不看电视,你看人家谁谁谁的学习劲头………正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对学生不厌其烦地教育,我们自然很容易把这样的习惯带到家里,我们成了孩子眼中心中的那个喋喋不休的“唠叨妈妈”。
我们忘记了自己做父母的角色,尤其是我们女老师,真的就是这样超级有耐心,总有讲不完的道理,学不会闭嘴。
02.
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我爱的方向偏离了孩子心理成长的轨道。我习惯用否定词,比如你怎么就没有上进心呢?不好好学习就别上了,考这么差你不觉得丢人吗?………
“不”在所有的汉字中最具杀伤力,一旦我们用这个词来定义一个人,那么他就会成为这样的人,哪怕这个人最初的时候有多么强大。
大多数中国式父母——希望通过用自己言语上的不满,对孩子进行激励,帮助他们成才。
《少年说》中一女孩控诉妈妈,
“自己也很努力了,为什么你就是看不到。”
电影《帕丁顿熊2》中 厨师铁拳的那句:“爸爸总说我一无是处”,刺痛了很多人都心!让我们瞬间泪目。
我经常分享我的失败和错误给我身边的同事或朋友甚至是为孩子成长的苦恼的父母,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少走我们多数人走的路。对他们来说,一切更来得及。
03.
最终让我做出改变的是那天儿子给我留了两页的信,正面反面都是他的字。
他毫不客气地列举出我们的数条“罪证”,并用了很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最后他呐喊出自己的话:我命由我不由父母!
在此之前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无微不至爱着自己的孩子。
我们爱的很辛苦,但不代表我们爱的很正确。爱,要让孩子感觉得到!我用自己的语言一次次打压了孩子的自信,于是他就真的成为了我说的模样。
04.
幸运的是,我善于反思。
我们要为自己的错误做出改变,而改变的第一行动就是及时向孩子道歉。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向优秀的做法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孩子学习。
我们对孩子的爱总是被写成条件状语从句:如果你………,我就………我们喜欢用成绩来绑架孩子,给爱贴上交换的价格。
05.
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我们希望孩子和我们站在统一战线上。
可是我们会发现,孩子最讨厌站队,在他们眼中他们对父母都无比热爱,如果非要选择,他们会选择自己独立存在。
我和我们家老李认真谈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我们做到了相敬如宾,那么孩子就得到了安全感和温暖;我们做到了互相信任支持,那么孩子就能信任我们;我们做到了以身示范,充满正能,孩子自然会被影响。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肯定孩子,孩子感恩父母!
如果孩子不是你眼里的骄傲,他又哪里来的自信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
06.
我们要相信影响的力量!
和老李一起早起运动成了习惯,儿子最初并不为之所动,两周之后,他提出和我们一起锻炼。
我不再追剧,每天晚上十点前准时睡觉,喜欢熬夜的儿子也跟着在晚上11前完成作业入睡。
我热爱上了大扫除,装点房间,每个地方都摆的井井有条,每天都把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儿子竟然把一盆绿植搬到了他的房间。
我开始学习国画练字,我把自己的所谓“作品”挂到墙上,儿子从不驻足,但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这一张画的最好,有点意思。
原来他的眼睛一直都在……
07.
孩子是我们的复制品,更是我们的镜子。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照出的也有自己的模样。
我们对着镜子抱怨,镜子里面的人也同样抱怨给我们;我们对着镜子微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对着我们微笑。
学习从来没有早晚,我们要一直走在自我修正的路上。
在接纳—改良—推进的路上,我们面前的镜子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光滑,越来越亮。
最终,会成为一道光!
心有所信,万事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