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学会情感引导,是最低成本的教养

2022-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忘初心_42f4

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多妈妈都头疼:

带孩子路过玩具店,孩子想买玩具,父母不给买,孩子耍泼、哭闹都要买玩具。

春节,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就发脾气。

遇到这些场景,妈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结果孩子不开心,老公埋怨,家里气压极低。

想要改变这种困局,妈妈得和孩子走心交流。

最好的走心交流就是给予合适的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的一种重要教育方法。

情感引导就是让孩子接触、理解大量的情感类的词语,如伤心、沮丧,才能够学会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问题。

父母进行情感引导,必须得经过以下三步曲。

给孩子埋下一颗种子

《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一书中写道: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可能因为父母一句鼓励的话而奋发向上,也可能因为父母一个厌烦的眼神而黯然神伤,而丧失信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很多父母却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教会孩子爸爸、妈妈、月亮、星星等等这些名词。

根本没有教给孩子高兴、沮丧这些情感类词语,更没法体会他人的感受。以至于大点后,孩子得不到玩具就会哭,玩不了手机就会发脾气。

正确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埋下一颗情感的种子。

春节过年,父母要带孩子走亲戚。出门之前,父母得告诉孩子:“今天走亲戚,不能乱翻亲戚家的东西,吃饭不能乱走,这是今天的要求。”

在家里讲一次,在路上讲一次,到了亲戚家前再跟孩子确认一次。

这样一来,孩子才知道走亲戚的礼节,才不至于听到“你给我乖一点”不知所措。

同样地,带孩子路过玩具店,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昨天才买过玩具,今天不可以再买,这是要求。

事先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是给孩子提前埋下种子。

用心,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

光埋下一颗种子,如果父母不经过精心地培育,也别想开出鲜艳的花朵。

即便出门前再三的要求,孩子可能左耳进,右耳出。

路过玩具店,熊孩子还是要吵着买玩具,父母不买,就发脾气。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大脑研究和行为实验室主任麦克林指出:当孩子发脾气时,由本能所驱动情绪的大脑。

孩子发脾气完全出于本能。

孩子生气时,一般的家长就说:“你不要生气了,生什么气?之前不是跟你说过?”

孩子发脾气,情绪失控,家长没有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声音,更没法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聪明的妈妈就会蹲下来,说:“你没有买玩具,妈妈知道你生气了。”

这样孩子觉得你和她是一体的,能理解他的感受。

《关键对话》提醒:

人要做双核的对话人。

对话,既要考虑对话的内容,又要考虑谈话的氛围。

我们大人一股脑地埋怨,或者只把话讲出来,孩子根本不听。

双核父母就照顾到孩子现在的情绪。

孩子才会觉得有人关心他。

情感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情绪得到安抚,父母就可以询问孩子:“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跟随父母地节奏,从而相出满意的解决方法。

这事过后,父母就告诉他:“你学会了一种一种品质,叫忍耐。”

一期《少年说》里,初一女孩儿赵航希在学习排球期间,曾经因困难而选择放弃。

妈妈鼓励她试着坚持,学会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努力的意义。

慢慢的,她有了进步中,也有成就感。

她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感谢您,是您让我爱上了排球,教会了我坚持和努力这两种精神。”

小树在于砍,孩子必须教。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结果。

最后:《父母的觉醒》中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接受情感教育的孩子,孩子更能后理解他人的感受,才有更高的人生教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