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家爱身边的人万象杂谈辩人间烟火

谈谈古今爱国主义的差异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7人  秋色斑驳

中国古代讲家国情怀。这个说法有一个逻辑,只要爱家,他就爱国;爱国先从爱家开始;一个人连家人都不爱,哪里还会忠诚国家。

正因为有这个思考,所以中国文化环境下最初的国民教育不谈爱国只谈爱家。我是指一般的国民教化。所以中国社会很晚才出现爱国的观念。在这个文化土壤,家庭观念和民族观念,要比国家观念稳固而且持久。

一直到了清朝,换了统治者,为异族之争,这是从大汉族的视角说的。那时人的思想,批判者说的是排满复汉,这还是民族立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句革命口号,说的还是民族运动。有人会说,屈原、文天祥、岳飞,他们都是爱国主义者。从宽泛意义上,这是不错的。就其思想根源,我们发现他们有预设立场,民族主义,以及忠君思想是爱国的基础。

中国人脑袋里刻印下国家观念是随着清末丧权辱国的事情一件一件发生,受到普遍的侮辱。这才唤醒了国家观念。再后,西方的国家观念深刻影响力知识界,他们接受国家观念要容易。

中国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三件事,需要一个人量力而行。不是说,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三点。而且最初这个观念与教化是有针对性的,指向一般的士族。即士阶层,这是中国最初的知识阶层,包括文士和武士。这是贵族阶层的末梢,因为没有封底,只有一个名分,要自己去挣前途。所以,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普遍奋斗目标。就是自己混好了,去养家。家里人照顾好,还有余力,给家族做一点贡献。最后是担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

在士阶层之下,还有最普通的人——平民,他们的使命就变为各顾各,自己照顾自己。当然你能养家,娶个媳妇,养育孩子,赡养老人,这就够了。

这么看,中国古代的爱国教育是有指向的,主要针对的是贵族与官僚,以及知识分子。贵族的利益就是要让他们维系现实局面,获取永恒的利益。知识分子爱说话,他们操心多。所以,他们往往要超然于利益之外,去给君主操心。自然,这个操心有回报,可以藉此加入贵族和官僚集团。

现在我们说爱国,这才是无差别的,普遍的爱国主义。这也有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就资本主义获取经济利益,采取了全球化扩张之后,客观上就出现了以国家作为整体参与者,要进行的国际竞争。即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一来国家的利益与国民个人的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了。没有国家的强大与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国家的企业与人民在参与国际环境下的竞争时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经济活动全球化,以及国家参与竞争,而争取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实现了捆绑,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休戚与共,这是促进现代爱国主义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