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我们有时嘲笑别人,其实恰恰是在嘲笑自己
文:饼子
每次谈到堂吉诃德,我都会不自然的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其实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也许在我潜意识中,与两者相连的是鲁迅那句关于悲剧与喜剧的话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最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大意)。大家好像对这一句印象最深刻,但其实还有后一句,那就是:喜剧是把人间最没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同样是撕毁,结果又有何区别?
《堂吉诃德》这本书在西方被人议论的热衷程度,不亚于我们议论《红楼梦》,不管你曾经读没读过这本书,但你一定要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在我们眼中被看似是“傻X”的堂吉诃德,他自不量力的大战风车,在践履“骑士道”的征途上演绎一场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我们看来这一幕幕的喜剧,套上我们今天的评判标准,傻这个字是最合适不过了。
但这种评判背后到底有没有问题?我曾在之前文章中质疑过的“高情商”背后是否有虚伪的存在?那堂吉诃德的“傻”背后是否有完全与之截然相反的精神在里面?堂吉诃德身上这些傻的成分被作者一点点的撕毁,也就是这些被作者撕毁的东西,在我们看来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谁还认为“傻”是有价值的?他不像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损毁,我们会伴随着眼泪,而这种没有价值的东西,只会给我们带来欢笑。
所有撕毁之后出来的悲喜,都有哪些更深刻的东西,悲剧的《红楼梦》我们看到撕毁的是那种自我意识和博爱的情感,我们哭的是这种自我和博爱被撕毁的悲痛,然而喜剧的《堂吉诃德》我们看到撕毁这种无价值的背后,却是一种除暴安良的信念,是一个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得失的堂吉诃德精神,我们在笑,笑的却恰恰是自己没有了这些精神。
我们一直在认为堂吉诃德犯了一个时代错误,就像我们的穿越剧一般,清朝遗老,被送到今天的时代空间,会出现两种价值截然相反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引发的故事,在可笑的同时也是可悲的。
昆德拉在评价我们读堂吉诃德的时候,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读的时候总会以一种,要不是以理性对理想主义的批判,要不是对理想主义的歌颂,也就是说你对堂吉诃德的评价,不管是正反的立场,都带有道德的价值来衡量,这种带价值的判断往往都是不能真正认识一本名著的内心。
曾以为悲剧最能发人深省,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的嘲笑,这种嘲笑却往往会让上帝发笑,笑我们人类自己嘲笑自己的嘲笑?还记得我开篇说的阿Q,当我们笑阿Q的时候,我们笑的是他那不可理喻的劣根性,而当我们嘲笑堂吉诃德的时候,却是在嘲笑自己,这就是《堂吉诃德》的伟大之处。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