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灭心中的怒火——教师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我在给锅中沸腾滚滚的水添加凉水时,看着满锅的热水滚滚而起,这让我想到教师有时候的怒气也就如这锅热气腾腾的开水一般,滚烫的一发不可收拾,但是这热水在加过凉水后会慢慢的变得平静,可教师的心情不是加多少凉水就能够缓和的,那教师的情绪如何进行调节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在这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教师的情绪的变化大部分都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并且教师通常会对学生的态度问题极其的容易发火,发完火来紧接着进行的就是一场说服教育。这一点在年轻教师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本人就是一名年轻教师,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年轻教师刚走入职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非常有一颗热爱之心、自信之心和好胜之心的。我们憧憬着一切的美好。可是现实与想象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当我们面对学生的调皮、学习不认真、成绩高低起伏等情况的时候,渐渐地我们的耐性消退了,进而我们就会变得急躁,甚至是焦虑。这是因为我们把学生想象成了可控的因素了,实际上不仅是学生连自己都是不可控的因素。现实与想象的冲撞,让我们变得经常会因为他们作业字迹潦草、会因为他们的马虎、更会因为他们上课不发言而发脾气,甚至是大发雷霆。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一次次的怒意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进步,反而让孩子们原地踏步了。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不认真、考试成绩下滑而伤心难过,导致影响了我上课的精神状态,我没有了以前上课的激情,并且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有些学生想和我解释,可看我生气了便不敢和我倾吐心声了。我被他们的一言不发蒙蔽了双眼,认为他们把我说的道理听进去了,他们是理解老师的。好在现实终究揭开了我眼睛上的面纱,一次,布置了一篇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一个内向孩子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老师,希望你不要在课堂上和我们生气了,这样的课堂有同学们都不太喜欢,我们会努力提高班级的成绩的。”刚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甚至想去找这个学生理论一番,可是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默默的告诉自己“没事的,不要太在意,他只是个孩子”就这样,理智控制了我心中的火气,但是这个孩子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直到这个假期我看到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让我引发了我的思考,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以前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们,从未真正的关注到我的学生们需要什么或者是他们喜欢用何种学习方式去学习,可我自己是单方面的追学生学习,想着只要督促学生加紧的学习就是在为学生好,其实不然,那样的想法不仅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许多的烦恼,还让师生之间产生了距离感。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当我们遇到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教师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他们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批评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帮助孩子解决掉这个错误,避免以后再犯。冷静一下,我们再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的话,不仅帮助了孩子更帮助了我们自己。我们要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不是他们的敌人,使他们的朋友。这样孩子们才会慢慢的接受我们,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浇灭心中的怒火,于生于师都是有益处的。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的我也在努力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绝不是放任不管抑或是一味的纵容,这其中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这就是教师与父母的不同,要严慈相济。
最后。我想对我的学生们说:“我可能不是你们众多老师中最有魅力的,但是我会努力做到是众多老师中最了解你们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