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3)
读书笔记:
某种意义上说,金城千里的大秦王朝,是被陈胜和吴广推翻的。尽管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很快被章邯的政府军镇压,他们的"张楚国"也只存在了六个月,但,没有前面的陈胜、吴广,就没有后面的项羽、刘邦,也就没有大秦帝国的二世而亡。
这一点,毋庸置疑。
陈胜掷地有声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着一代代想要扬名立万的平民。
事实上,如果说春秋是贵族的时代,那么战国以后就是平民的时代。一介平民由布衣而卿相,平步青云,一夜暴富,可谓屡见不鲜。苏秦、张仪、冯骥、毛遂,都是。当朝宰相李斯,也是。
如果说项羽是贵族也是混混,那么,刘邦是平民也是流氓。
他的父母,据说分别叫太公和刘媪(读如袄),其实就刘大叔、刘大妈,可见是无名之辈。
刘邦自己,则据说"小字季,即位易名邦"。也就是说他当了皇帝之后,才正式有了名,叫"邦"。季,也不是字是排行最小的意思。所以,刘季就是刘小。
其实亭长也不是什么美差。管着巴掌大一块地方,受理家长里短的民事诉讼,权不大,事不小,好处不多,麻烦不少,一般体面人家的子弟不屑于做,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家又做不了,最合适刘邦这样的痞儿和混混。刘邦自己,似乎也当得不亦乐乎。
加速大秦帝国死亡的三个人是:胡亥、赵高、李斯
项羽为我们留下了四个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衣锦还乡、沐猴而冠。
韩信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背水一战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力战而亡,以其举世无双的英雄气魄结束了史诗般的一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他最冲动,却也最自然的选择。
事实上,自从越王勾践杀死了大夫文种,苏秦和张仪靠诈骗和权谋出将入相,一个时代便已终结。那个被终结的时代充满英雄气质和贵族精神,就像虎和豹,后来的时代却像狼和羊,崇尚利欲和权欲,越来越粗鄙而平庸。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头代表着英雄气质和贵族精神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他们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请赏。而在不久前,他们根本就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就是刘邦。
刘邦跟项羽,是两种人。
项羽有两条致命的弱点,这就是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
什么叫匹夫之勇?说白了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在项羽眼里,天下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自己。因此项羽身为主帅,却喜欢冲锋陷阵。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自然也都所向披靡。但结果是什么呢?
别人不是饭桶,便是草包,都没了用武之地。这其实是自己孤立自己。
逞匹夫之勇者,必行妇人之仁。将士们生病受伤,项羽送饭送药,问寒问暖。将士们有了功劳应该封赏,他却把官印紧紧捏在手里摸来摸去,印角都磨圆了也舍不得给人,简直就是小家子气。
小家子气的,多半都小心眼儿。郦食其就说,项羽的特点是"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谁愿意跟着他干呢?
刘邦则不同。他那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寒士,是县吏,韩信是游民,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刘邦却一视同仁,各尽所长,毫不在乎别人说他是杂牌军、草头王。
没错,刘邦是流氓,却是流氓中的英雄,甚至天生就是领袖,他能决策,会用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而且一旦任用,会给足政策和奖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