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两个记忆深刻的点的思考

2018-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雪霁沉香

2018.1.12 刘昱

作为一个刚走出大学、参加工作的年轻教研员,这个只针对教研员而设计、感悟时代脉搏、接受前沿理论、培养教研思维、训练教研方法的甘肃省教研员高端研修项目培训班,我很幸运的在这个新年第一周赶上了。离上班虽有半年时间,也不是西北师大的学生,但走进住宿楼还是有点唏嘘,走进报告厅还是有些感叹,听了开班仪式上的训诫也有点感觉像刚提着行李箱走进大学校园一样。

此次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面对教研员困境我们何去何从?二是基于观察技术来做量化分析的思维。

在前半段的培训中,秦志功、漆志文两位老师分别从信仰追求的外铄维度和个人抉择的内省维度就教研员面对行政干扰、框架束缚、水平有限、资源不足、权威受挫、地位不保等诸多恶性循环困境该何去何从。秦志功老师以朱生豪、罗念生等有追求的翻译家为例,通过阐述他们的勤奋执着的故事来激发我们更为强大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仰追求,漆志文老师则从面对现实困境,来引导大家思考我是谁?怎么做?以最终要做些什么的模糊信仰来让大家能精准定位自身和所处环境,并激发大家愿意在镣铐中踏出第一步,并一步步向前。毕竟这是现实,我们是爹不疼娘不爱,给工作给任务不给资源,给限制给要求不给条件,体制下苦难重重,是在多次发言讨论中诸多教研员都谈到的。我还清楚的记得学员册中这个要求所有教研员必须参加的教研活动很多地方第一次有能有2-3个人来,还记得庆阳市的老师分享经验时谈到他们老年化严重、人数偏少、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但也正如他们所说,这是我们的困境,所以我们是这样做的,这充分体现了能精准定位自身、去积极主动的在困境、在恶性循环中努力去改变、去经营的精神。任何困难,只要敢闯敢拼,敢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这样的行为就是能够高效改变困境的,面对困难最大的敌人不是困难,是畏难情绪。在座的前辈们以前面对教学困境时,都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那么今天,在这些困境慢慢被上级部门意识到、在从不同维度解决的现状里,我能够感受到,只要坚持下去,克服畏难情绪,紧跟时代变化,运用科学的方式去搞教研,就会有明天。马云说过一句话:许多最后都能成功的人,不是死在了今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死在了成功的前一个晚上。但愿我不会死在成功的前一个晚上。

倒数第二天,上海教科院的杨老师讲了运用观察技术来记录课堂,以此作为数据来做量化分析,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实证主义精神,把教研、评价从先验的转向为数理、逻辑的,这是从感性向科学迈进的基础。基于数据的分析唯一可怀疑的点只有数据的真实性,而以数据为基础的统计结论是无法被质疑的。当我们用科学的方式去测量,再用测量结果去分析、总结、改变时,那么我们在指导、沟通的过程中,大家则更有利于处在一种严谨的讨论氛围中,以此减少感情因素的干扰,最终更好的服务于课堂。当然,这样的行为最终会导致教育模式、行为的广泛僵化,这是任何一种不断趋于标准化定制行业的必然结果,就像好莱坞的八大电影公司一样,剧本的选定要经过严密、繁复的标准化审查体制,但最终通过并拍摄成功的影片都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以至于每年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几乎都是他们的产物;尽管标准化的定制异常繁复、没有特色,但不得不承认那是普通人所能达到的最优解,是数据统计、量化分析的最优解。当然,天才的课堂我们也不该束缚,就像那些伟大的电影、知名的IP一样,只要它已经在社会上有巨大的知名度、有良好的效应,那就让这些难以被模仿、定制的课程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就像窦桂梅老师的课永远只有她才能上出来一样,毕竟好的东西是会震慑住人、被人一眼辨识出来的,而天才的课堂永远是无法被清晰描述、被量化分析、被普通人领悟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