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写作营心理咨询师的世界

经验!经验!

2018-09-20  本文已影响133人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

对于咨询师二级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现在还有些陌生。尤其是今天早上李老师提到的自我理论当中的经验,自我概念以及价值的条件化,尤其是价值的条件化这个概念是第一次听说。对于罗杰斯先生的求助者中心疗法这个技术名称很熟悉,但是具体的内容,在看了书之后才觉得那都是自己的想当然。

哼!

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唯一动机。

经验在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中的经验这一概念与咨询师平时使用的经验的概念不同。罗杰斯关于经验的概念来源于现象学中的现象场,是指人的主观世界,它不强调外部客观世界是什么样的,而强调一个人的主观内部世界是如何观察,如何感受外部世界的。对同一时刻的外部世界,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每个人独特的现象场。在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中,罗杰斯所使用的经验概念是指求助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经验包括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事件,它们能够被个体知觉到,或者具有被知觉的能力。对于经验,罗杰斯曾经这样说过——它包括意识中的全部现象,也包括个体未曾意识到的事件。在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中经验被个体体验知觉的状况,对同一个人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对一个人心理适应的情况就有重要的影响。

经验害死人。作为咨询师,咨询时真的不能相当然的用经验来应付当下这一刻发生的事,也不能用所谓的经验来应对面前的求助者。哪怕他的成长点与以前的求助者是类似的。每个人一定得具体对待,方法一定要灵活,不能生搬硬套。

最近在咨询的过程中,以及在与同修们讨论的过程中。都找到对方的成长点在我不够好这个点上,第一个案主,按照我布置的作业认真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个案主,也按照我布置的作业认真去做,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面对第三个案主的时候(这个案主属于讨论性质,不算咨询),我也布置了同样的作业,但是对方不能完全不接受,说是做这个作业没感觉,在相互探讨中找到了一点新的突破点。在几天的作业中,对方说这个作业有收获。于是我坚信我布置的这个作业对于我不够好这个成长方向是有帮助的。只是需要灵活一点,不能生硬。在面对第四个案主的时候(这个也是在跟同修讨论中得来的),作业还是差不多,但是十天过去了,对方到现在都没有感觉。老王就有些郁闷了,到现在还在绞尽脑汁该怎么样提炼一个更合适的方法呢?

今天早上李老师的这篇文章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咨询师的经验不同于求助者中心疗法中的经验。我想我还是掉进了咨询师的经验中,而没有过多关注对方的体验。同样都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但是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觉知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体验,需要不同的方法。作为咨询师一定要以求助者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经验为中心。

经验!

经验!

千万不要相当然。!

经验?

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非常重视人的自我概念,但自我概念不同于自我,自我是指求助者真实的本体,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的。自我概念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个人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做概念是有大量的自我经验和体验堆积而成的。人的自我概念决定了他接受于处理经验的方式与态度。

同样都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但是每个人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又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是吃饭,同样是吃饱了,但是每个人对吃饱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刻,对“失之毫里,差之千里”这个词突然有了一种不一样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真的是千差万别,无论是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还是对自我的认识,即使描述出来的内容是一样的,词汇是一样的,但是那种体验一定是不一样的。

咨询师一定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穿越层层障碍,直达最深最核心的部分,抓出最重要最需要的那一点,继续加工提炼,支持求助者更好的成长。这个工作真的是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不断的阅历,沉淀,积累。

经验,经验,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助力我们更好的去做好我们该做的工作。

价值观来自何方?

价值的条件化,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一旦孩子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当做自己的自我概念时,他的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别人的价值规范的指导,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条件化的过程。

一个人怎么做?做什么?有的时候可能是建立在个体自身的评价基础之上,也可能有的时候是建立在内化了的父母的或重要他人的价值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到底该不该做,如何做?可能是出于我自身的一个判断,也有可能是我要按照父母的价值判断。也有的时候还可能两者兼而有之,而做出的判断。

突然想到一个现象。每当春节的时候,有的人会在网上租男友租女友回家过年。为什么要租呢?就是这样的行为能迎合父母或者是亲朋好友的态度。不租可以吗?可以!可是父母会失望,而自己又想做个孝顺孩子,不想让父母失望,那么只好租一个喽。因为自己没有嘛,为什么没有呢?原因有很多,可能其中一条就源自于自己内心的需求,认知,判断。

所以什么样的行为该做?什么样的行为不该做?可能更多的是自我在经过综合考量以后得出的结果。

咋办?

经验要不要?

还是个体的自我以及经过价值的条件化得出来的。

作业:理解我说的“乱”乱在哪里?复习并掌握文中提到的术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