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专家引领明方向 豫师共聚齐成长

2022-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善且坚定

文/杜春娜

暑假的最后一周,我们终于盼来了“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培训的通知,带着满满的期待,和同县的七位老师,在秋日的阳光中踏上了八朝古都——开封。

金明池畔碧荷生,开元会场掌声鸣。

8月22日上午九点,短暂的开班仪式完毕,来自北京的杨老师开始了她幽默风趣的家庭教育讲座。

杨老师从宏观的背景到法律法规,从当下的现状到具体的措施,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激情澎湃,偶尔一句网络用语,时下的爆词,让会场里的老师们在笑声中思考,在掌声中成长。

我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反复在讲座中提到的观点——家庭目标的一致性。

我非常认同,的确,一个家庭没有统一的目标,会成为一团乱麻,硝烟四起的战场。爸爸希望孩子自己洗衣服;妈妈则认为学习是第一,其它的事情都是次要的,夫妻战争就打响了。

孩子在观察中,发现了家长的软肋,妈妈在家,只要学习就可以了,爸爸在身边时,可以不学习,搞搞卫生啥的,察言观色,根据父母的所需点餐,可是却没了自己;还有一种孩子会很纠结:

爸爸说一样,妈妈要求一样,听爸爸的,妈妈会生气;听妈妈的,爸爸会发怒,我到底要听谁的吗,好纠结呀!好矛盾呀!

一个家庭像是远赴旅程的旅客,上了车,目标却不一致,在车上吵吵闹闹,耗费了精力,耽误了时间,错过了美景。

目标的一致性,需要父母共同的学习,商讨,远见,格局,孩子稍大一点,也可以参与其中,一家人携手并进,共同奔赴美好!

学习的第二天。

来自上海的专家陈老师,一位声如洪钟、精神矍铄的古稀老太太用专业的视角,从根源处剖析家庭教育的现状,用自己独特的形象表演刻画出了当代家庭亲密关系中的种种问题,带来了一场精神的盛宴。

其中,对母爱的了解这个内容,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陈老师说,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孩子心理安全的保证。

可是,现实中,妈妈的角色经常是错位的。

小学期间,妈妈变成了老师的角色。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指手画脚,这个写错了,重写;这个写的不好,擦了。孩子在学校里有老师监,回到家里,又有妈妈检视,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感受到爱。

疫情期间,妈妈又变成了监工。监视孩子上课听课,监视孩子交作业,以各种理由进入孩子的房间,是否在学习。

青春期,妈妈又变成了教导主任。看孩子哪儿哪儿都是不顺眼,然后组织家庭人员开会,讨论孩子的玩手机问题,学习问题,交朋友问题,孩子成了批斗的对象。

错位的角色,让妈妈“名存实亡”。

没有了“妈妈”,孩子的像无根的芦苇,飘荡的水中;似迷失在大海中的航船,没有的方向。

所以,我深深的反省自己,有时候,也会出现角色错位的时候。

所以,要觉察自己,要在孩子面前做“妈妈”,真正的妈妈。

妈妈是什么?妈妈是关心孩子身新健康的那个人,妈妈是把孩子睡眠看成是头等重要的人,妈妈是经常拥抱孩子,向孩子表达爱的人,妈妈爱孩子是很纯粹的人,不是因为你的成绩好,而仅仅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不会道德绑架,不会情感勒索,不会比较,而是接纳,并赋予选择权,并邀请参与家庭讨论,和孩子肩并肩,真真切切的喜欢,实实在在的信任。

曹老师,专业、权威、沉稳。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曹老师不仅让我们明白我们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更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底层的逻辑,只知道前两者能提升我们的技能,但只有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才能把握住做一件事的根,有根在,方向便不会偏离,每一件事情都适合这个原理。就拿写简书这个事来说吧。我为什么要每天日更?因为我想在老年的时候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为什么?因为我要用文字见证自己的成长?为什么要自己成长?因为成长可以解惑,可以幸福?为什么要解惑和幸福?因为我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生,为什么想拥有自己喜欢的人生?因为这样自己会觉得生命很有意义,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生命有意义?因为每一天都在认真的生活。通过追问,我找到了自己写简书的目的:认真生活每一天,认真记录每一天。

阳光积极,能量满满,多才多艺的孙老师带来的是家风、家规、家训的主题,爱的歌曲贯穿始终,从小家到大家,孙老师侃侃而谈,为当代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讲座结束,我深深反思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什么家规,父母虽没有明确的说,但是二老用他们的勤劳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如今我也有了我的小家,现在我的家庭有什么家风呢,对,读书和家庭会议。小小的房子里有大大小小四个书柜,睡觉前是我们家的共读时间,我,先生,女儿,儿子,坐在一起,听着翻书的声音,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三年前,我们就开始了一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如今已经开了158期,在互相致谢中开始,中间是头脑风暴解决问题,在开心娱乐中结束,家庭会议,让我们互相被看见、被肯定,给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平等,尊重,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回到了童年,我想这会成为我们家的一个习惯,幸福的生活习惯。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女儿上高三,一个月才回一次,主要是儿子,去年,我们把家务活进行了分工,儿子选择整理门口的鞋柜,一开始很积极,可是后来没有再执行了,我就也给疏忽了,听了孙老师的讲座,家务劳动对孩子真的是很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回去之后,还是要再重新分工,坚持执行的,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成长。

陈老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陈老师的主题是:积极语言在家庭中的应用,这是我本人很喜欢的主题,关系中的诸多矛盾就是沟通不良引起的,细细觉察一下我们家庭中的语言环境是消极语言多一点还是积极语言多一点呢?

“快起床,懒虫!”

“这道题都不会做,真笨!”

“你是姐姐把玩具给弟弟玩都不行,你真自私!”

……

又或者: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不写作业,不带你出去玩!”

“你看看你姐姐总是得奖,你呢?”

评判、比较、威胁、剥夺归属之类的语言就是消极语言,这些话,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不好,我很差经,我不被爱,我是个坏孩子……”当孩子的心里种下这样的种子,会长出什么样的叶子开出什么样的花呢?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弊也有利。

“孩子,有你真好。”

“孩子,妈妈谢谢你是我的孩子。”

“我爱你,和你的成绩无关,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孩子,再想一想。”

“孩子,妈妈看到你把玩具收了起来。”

“孩子,妈妈相信你。”

“孩子,你决定,妈妈支持你!”

……

感受一下,这样的话,孩子怎么想自己呢?

“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被爱的,我是有能力的,我是被信任的……”

这也是一颗种子,一颗温暖向上的种子。

语言,是父母最廉价也最昂贵的教育资源,可以毁了一个孩子,也可以成就一个孩子。

爱孩子,每位父母毋庸置疑,所以,爱就好好说!

受疫情影响,我们提前一天结束了本次的学习,最后的一场讲座在小鹅通平台上观看。

是儒雅的肖老师带来的“为了孩子幸福的人生”的精彩讲座。

肖老师从什么是幸福的人生分享到称职父母的标准,从儿童教育的基本主张讲到培养幸福儿童的忠告,最后分享了具体的措施,深入浅出,落地使用。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关儿童教育主张”里的一个内容,肖老师分享了一份调查,就“你最尊敬的人是谁”调查了日本,美国,中国的高中生。结果是,日本的高中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的答案是: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星球,第三是母亲;可在中国学生的答案中,父亲竟连前十名都排不上。

当然这只是个概率,不是所有,相信在有些孩子的心目中,父母依然是自己最尊敬的人。可是放眼当下,却是有些孩子把父母“不放在眼里了”,这是谁的问题?恐怕不是一方面的原因,时代的背景,让孩子的接触了更多的信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这要求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成人备受威胁,当孩子发动自己“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得不到答案的时候,当孩子有情绪不被看见的时候,当孩子的需求不被理解的时候,孩子便出现了失望和不信任。

家长如果还在用自己的本能养育孩子,用父母辈的传统控制孩子去听话,当下一定是行不通的。肖老师在讲座中说,父母要有成熟的爱,成熟的爱来自哪里,来自父母自己从小孩成长到真正的成人,去理解孩子的不同,看见孩子的需求,给孩子需要的,陪孩子一起成长。

亲子阅读;参与家务;给与选择;高质量的陪伴;由衷的赞美;自由玩耍……

首先父母要成长为幸福的人,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孩子。

晨踏环湖步道,会睹专家风采,餐间育儿长短,夜听金池夜雨;优美的环境,专业的讲解,让我们带入家庭教育的藕花深处,沉浸在幸福家庭的情景之中。

家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其次是学校,希望自己能用自己所学,帮助身边更多的家长科学育儿,智慧去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