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云汉》:求雨的经典姿态
《诗经·大雅·云汉》:求雨的经典姿态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呜呼!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太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诗经·大雅·云汉》开篇即写“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呜呼!何辜今之人”,表明这首诗向天有所求而难得的主旨。第二小节至第七小节每个小节均已“旱既大甚”为开头,表明所求不过是“甘霖”。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周朝末期的一场大旱,向天求雨的是当时的周王。全诗共八个小节,每个小节十句话,始终围绕“旱既大甚”的实际状况,以各种经典姿态向上天求雨。总结来看,当时周王向天求雨的经典姿态有以下几种
一、无私
开篇即发出“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的赤诚之言。孔子讲“祭如在”,讲“吾不与祭,如不祭”,言外之意就是说祭祀祈福这种事儿,一定要真诚无私,一定要亲力亲为。在这种事儿上,是没有他人可以代劳的。诗中写“王曰於乎”表明,这是周王亲自参加的祭天祈雨。正因为如此,无私者无畏,他才敢于发出“何辜今之人”的赤诚追问。恐怕也只有一个无私的,感到于天、于人,于列祖列宗都无愧的人,才敢发出发出这样的追问。
试问,倘若心中有私,心中有愧,明知道自己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怎么敢向上天感慨“何辜今之人”?这句话,几乎是拿自己的一片赤诚无私在上天面前表态。
二、无愧
与“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的无私相对应的,周王做了充分的自我反思,整体来看但凡能够想到、做到的已经无所不备,完全就是问心无愧的磊落。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算是在祈雨准备方面的周祥无愧;“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算是该求的神都求了,无所不备的无愧;至于“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算是该尽的人事都尽了,尽人事的无愧;“我心惮暑,忧心如熏”“敬恭明神,宜无悔怒”算是尽心力的无愧;至于“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则表明非但自己做到了无愧,连各色臣子也都尽了心力。
三、无力
与“无愧”相对应的是求雨者的无力感。尽管做了那么多,依然“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人写“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写各色人等都虔诚求雨“靡人不周,无不能止”。就是试图向上天展现一种无力感。尽管如此无力,依然“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依然虔诚为之,试图以这种近乎无果的努力,感天动地。
四、无畏
除了无私、无愧、无力,诗歌中所展现的求雨王者的姿态之中,最典型的便是无畏了。诗歌中讲到“群公先正”“父母先祖”“靡瞻靡顾”时,隐隐然有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味道,意思是说连自己的父母先祖功绩都无可凭依,不能恃之以感动上天的垂怜了。之所以还没有破罐破摔,完全就是为了黎民苍生。第三小节的“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则很有点“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无畏感。
其实,这种为天下生民而起的无畏是有传统的。《论语·尧曰第二十》中商汤讲“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王获得天下后也讲“百姓有罪,在予一人”。只有无畏地肩负起天下人的责任的人,才有资格作为天下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