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怎么样把中国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现在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两种不好的现象。
一种是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物,别人就说不得好。反之亦然。
情绪大于理性,这样就很难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对待历史人物是这样,对待诸子百家的态度,也是这样。有些学者,研究什么,就爱上什么,听不得不同的说法了。
再一种,就是拿现在的眼光、现在的标准来看待历史人物。
恨不得让管仲、孔子或者商鞅提出宪政、民主自由、共产主义才罢休。
这些情绪化和不能结合历史时代来评价,是非常要不得的。
大家可以插话啊,我会按着你的提问来讲,这样比较好,否则我会觉得太没感觉。
是的,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些人是人精啊,是文化名人啊,是高智商的人,他们的学说和实践,不能太肤浅去理解。
我以前说过,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学说,他们采取的方法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让所辅助的国家强盛起来,没有一个是打算让这个国家完蛋的。
那么,这些治国思想,即便在现在看来有很多弊端,还可能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但那些“成功”过的实践,里面一定有一些对现代社会的可取之处。
我们今天学历史,未必要从中学到什么东西拿来用于当今政治。我的态度是,我们只是用平常心态,来看看这些人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打算解决什么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7704694/6afd2cdf7e4080c5.jpg)
进入主题,说商鞅。商鞅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个很特殊的时期,尤其当时的秦国,更与东方那些“文明国家”有所不同。
商鞅当时是什么情况,我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商鞅是卫国人,在魏国供职,是个小公务员,是魏国宰相公叔痤的秘书。
公叔痤去世后,商鞅失业。正在这个时候,秦国秦孝公发布了招聘启事,商鞅直接去应聘。
当时的秦国,几乎与“天下”的发展形势跟不上趟儿,属于落后地区,自秦穆公之后,就一蹶不振。
在当时的国际上没有什么地位,大家开会、喝酒基本都不约他,约过去也是倒酒的事儿。秦孝公对此很不满意,想重振大业,下决心面向全国招聘人才。秦国在历史上聘用外国人的时候非常多,这是他们一个传统。
商鞅来到秦国,与秦孝公三次会面。从这三次会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格,也可以说是法家人物的品格。
说品格好像不太对,应该说是做事风格和原则。
商鞅第一次见到秦孝公,谈的是三皇五帝治国方法和目标,秦孝公昏昏欲睡。
于是商鞅第二次就改变策略,试试周文王那一套是不是对胃口。结果,还是不行。
直到第三次,商鞅推荐霸王之道,引起秦孝公的兴趣,于是一起共事二十年。
我们看,商鞅自己的治国主张到底是什么呢?从这三次对话来看,你能看出来吗?
我们不能,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求职心切的年青人,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投其所好。
我们想想在春秋末年的孔子是怎么做的。孔子推销自己的主张,不被看重后的选择,就是离开。
您不用我的方法,我走人,不伺候。而商鞅则完全不同。
商鞅这一点,也符合法家的思想理念,也符合法家的处事原则。
法家人物,为了达到目的,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可以说,贯穿的就是这样一种风格和原则。
![](https://img.haomeiwen.com/i7704694/0fa2a7c3a5834839.jpg)
商鞅所处的历史时期,是重大历史转型的时期。是从封建体制转向帝王集权体制的关键时期。
我们知道,周天子实行的是封建制,秦朝废除封建,采用帝王集权制。而商鞅正是在这两个制度转型的时期,利用他在秦国的政治实践,促成了这一转型。
当时,弱小的秦国,无论经济、文化,都很弱小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以及商鞅死后人亡政不息的数十年,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从政的人物的一大成功。
商鞅,在这层意义上绝对是成功的。秦国在完成军国主义,并且成为当时的强国,乃至统一天下,也是成功。
但是,大一统的秦朝很快覆灭,实际上也是商鞅变法、商鞅政策的责任,
商鞅当然是法家人物,并且是法家思想中最重要一派。
商鞅同时期,法家有三派,法、势、术。我们不详细讲这三派了。只讲商鞅这一派,法。
商鞅的法,包括古代的法治,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现代文明的法治,核心意义是法律至上,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能够凌驾于法律,尤其权力。
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这是法治与非法治的最重要的特征区别。
先前法家,所谓的依法治国,本质是依法治民,最多到依法治官。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不仅仅是国君,还包括你看不到的一种东西。
你看不到的这种东西,叫做人治。古代法家,说到底,还是人治。
商鞅在秦国所建立的法律体系,概括起来有两点。
一方面是对民怎么样治理,给老百姓定立了千万条款来约束、来限制,罚重赏少。
另一方面,就是借用法律这个东西来打击异己,主要是指贵族集团。
当法律成为秦孝公、商鞅以及他们新的利益团体的工具的时候,我们就做到这种法律与现代法治有本质上的区别了。
但是,我们当然不能要求商鞅有现代法律意识,有民主与法治的观念,法家,和儒家等各家,都是为专制服务的,这一点没有讨论的余地。
即便如此,法家在那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官方的重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我们也不得不说他们有着相比于当时的先进价值。
比如法家讲究的“变”,不复古,这些思想,至今我们无法否定。
在《商君书》里,第一篇的辩论非常精彩,“圣人不法古,法古则后于世”,这个思想非常有说服力。
商鞅还说,春秋五霸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三皇五帝的成功也不是同一种模式。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怎么可以用古代的方法或者相同的方法呢?
大家熟悉的“与时俱进”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7704694/df9d729bf6eae94a.jpg)
商鞅对人性的理解,也非常特殊。前几天我们讲人性,分了四个类别,谁还记得是哪四个?
商鞅对人性的认识,认为是“利益驱使”。饿了就想吃,累了就想睡,穷了就想富,受辱就想荣耀。一切都是利益驱使。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这是《商君书》的原话。
商鞅制定的各种政策,都是依据他对人性的这种理解。
商鞅对人性的理解,现在看来也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本质上还属于“性恶论”的范畴。商鞅先把民众想成坏人,然后再向办法去解决、去限制。
我们看商鞅的几点具体政策。
首先,商鞅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尽管这不是他的首创,但他做得最彻底。
商鞅先把人们按家庭进行分组管理,五家一组,十家又一组。叫伍、什。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便于统计、便于统一管理,尤其便于互相监督。
在全世界,古往今来,把民众揭发用法律形式固定出来的,大概只有商鞅时期的秦国。
一家监督一家,不监督,或者不检举,就是大罪。
这一法律出来,全秦国到处都是朝阳区群众。大家都处于监督和被监督状态。
户籍制度还便于商鞅的连坐制度的执行,一家犯事,街坊邻居跟着受处罚。
监督、连坐,把全民当敌人,把全民圈养起来。
如果是圈养还好些,还不是,还要你自己干活养活自己。
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商鞅的其他手段都大为奏效了。
比如最为厉害的就是“壹”。这个字,是动词,意思是整齐划一。
秦国的民众只有一种合法的职业,就是“耕战”。耕就是种地,战就是当兵。商鞅把这个当成一件事。至于其他的营生,一概是违法的。
我们看,商鞅这一点在做什么?其实还真是一件事,就是作战,就是军国主义。耕,是战备。战,是打仗。不还是一件事吗?
那么,如果你打仗不行,会怎么办?商鞅有办法。
商鞅基本废除了贵族世袭,而采取军功赏爵的方法,让平民能够通过战争来获得地位。
大家看,民=民众想获得地位、金钱等,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平时好好种地,战争时好好打仗。这叫利出一孔。就是国家只给你一个渠道。
利出一孔,也不是商鞅的独创,是管仲的手段。
但商鞅也是做得最彻底。
大家好像看到了奖励的好处,其实,奖赏是少的,处罚才是主要的。这是法家的特点。
如果你打仗不行,那就可能面临审判、处决,是要命的。不仅如此,你的家人甚至你的邻居,都会因此遭殃。
户籍制度在这个时候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
商鞅的制度,其实是用绑架全民的方式,实现了军国主义,完成了一个弱小国家快速强大的历史任务。
所以,秦国被当时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师。不能不虎狼啊,你不虎狼怎么获得爵位?你不虎狼,家人都可能遭殃。
大家想,这样的制度,对贫苦民众来说,还算一个晋升的机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但从根本上讲,民众失去的更多,比如行动的自由,兴趣爱好的自由,歌唱家什么的,都是社会的病毒。
因此,天下人不想做秦民,久矣。
商鞅变法之后,史记记载的成效,老百姓的反应是积极的。但战国策的记载了民众上访到国都的事儿。我其实更相信战国策。
这是因为,商鞅的治国理论。商君书说:国强则民弱,民弱则国强。
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百姓必须弱,国家才能强大。
这里说的国家,我的理解更应该是政府、政权。只有老百姓不敢说话、不能做喜欢的事儿,甚至离开政府就无法生存,政权、政府的力量才达到顶峰。这不就是专制吗?
不仅商鞅的法家思想,被后世统治者采纳,甚至连政策本身也被拿来。
商鞅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手段,贯穿了其后的整个中国历史。
甚至在某个历史时期,还达到了顶峰。
比如说户籍制度,我们现在还是吧?变化是有的,本质上也有所区别,但是,大家想想“前三十年”。
商鞅的规定,当时离开居住地必须开官方介绍信,办理凭证,这好像就是身份证的意思。
但是也不过是介绍信而已。而我们某个时期,介绍信还不够,还需要换粮票。
省内粮票出省就不能用了,你有介绍信、身份证还是没用的。
当然,法家人物的所谓法治,还是人治。法家人物的改革,不过是为了让人治更有效。
这在本质上就是对专制的强化,有强化专制的法治吗?
最后秦孝公薨,商鞅逃窜。还是卡在身份证上,不能住店。留下一个成语,叫作法自毙。
作法自毙,现在也有新故事了。
据说建造网络防火墙的那个张斌兴还是张兴宾啊,在演讲的时候需要上网查资料,就出现了404.
他不得不当众翻墙。
有人提到《大秦帝国》电视剧,这个嘛,其实是对商鞅的美化。把商鞅塑造成一个具有儒家知识分子风范的人物了。程门立雪、英勇就义这些情节,都是胡编乱造的。
对,方滨兴。就是他,他也作法自毙了。
好吧,关于商鞅这个人物,关于法家思想,我的个人理解是,确实有很多新鲜的、先进的东西在里面,尤其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必然是治民之术、牧民之术,说到底还是专制的保障。
不过,无论怎么说商鞅的罪过,甚至说他的学说和实践是中国千年帝制集权的基础,是黑暗政治的源头,但就这个人来说,他无愧于自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