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字,那些“汤”
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其实就接受着各种观点和思想的浇筑,它们可能来自书本,来自学校,或者来自身边的人,我们不断学习着,长大着,结合着实际经历继续秉承着某种观念,或者在某一天幡然醒悟,推翻以前的想法,建立新的思想。
我们都干过那样一件事,奉行着一句话,然后小心翼翼抄录下来,引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没有什么不妥,相反,这样做的自己回想起来还很可爱,因为当时的我们是那样渴望自己变得更好,是发自内心,不用督促的想让自己更加向上。
我们慢慢长大,座右铭开始一个接着一个的换,并不是说以前的那些座右铭错了,只能说你现在的学识让你有了新的认知,新的想法,你重新寻找到新的思想共鸣,认同他,信奉他。
后来,我们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想法,或积极向上,或一针见血,或正能量满满,或义愤填膺,我们称之为心灵鸡汤,我不知道这一称呼的由来,或许是因为那些文字或观点能引起很多人共鸣又能鼓励他们努力生活吧。
我也曾在迷茫的时候看过很多励志文学,看过一些畅销书,它填补了我平淡的生活,也曾鼓励了我。我不否认人们需要一些心灵鸡汤的浇灌来明确自己的内心,找准自己的方向,甚至完善自己的三观,但是我又不那么看好心灵鸡汤,因为那些带着作者观点的文字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适合每一个人的心境和现状,到时深受其影响,削足适履就不好了。
所以教科书是对的,它选取了最主流的思想和观点,来教育还未形成完善又健康思想体系的小孩子们,那些推荐给青少年的读物大多是名著也是对的,那些文字那些书,经过了时间,地域,文化差异的洗礼最终被选入青少年课标推荐读物,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想如果让我给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推荐读物,我应该不会去推荐某个作家的畅销书,也不会去推荐一些心灵鸡汤,因为,他们还没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容易受到那些文字的牵引,甚至影响他们的未来。这就像,深受偶像剧荼毒的少女们,至今还在幻想着自己的白马王子。
可能你会说,不会啊,很多时候,书里的文字会让他们更有斗志,更加努力学习。其实不完全是,很多文字带着作者的生活剪影,带着作者的阅历,那些文字缔造的世界引人向往,一个成年人都会感概万分,更别提尚不太能辨明是非的少年。好的话你会学到人生的经验,加料你的生活,不好的话则会影响你的决策和现实生活了。
虽说我的思想还不成熟,阅历也不那么够,写下的这些观点你看起来幼稚又可笑,但我还是想说,等你长大一点再看畅销书吧,等你长大一点再看心灵鸡汤吧。因为长大一点你有了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长大一点你就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知道哪些观点你能理解并感同身受,哪些思想你还不会接受,长大一点你就知道你想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该做怎样的改变。
我们不能盲目的信奉着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文字,一边向往着一边失去自我着,真的,有些事,你不亲自经历,不亲自摔得头破血流,别人再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的,即使听进去了,你也许也不能很好的处理。这就是很多人说的:为什么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心灵鸡汤拯救不了你,心灵鸡汤甚至有时还会害了你。你必须在生活的敲打下一次次建立你的立场和观点,再一次次的推翻你的立场和观点,然后不断成熟。
那些别人的文字,你可以看,也可以信奉,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自我,能够接受更积极向上更健康的观点和生活方式,摈弃不现实不适合你的观点和生活方式,毕竟日子是你自己的,那些写下心灵鸡汤的作者可没办法帮你承担你的未来。
晚晴说:不必要羡慕那些过的比你精彩自由的人,他们并不比你优秀,只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里,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并且有勇气去坚持。
我只希望,你既能读的下“鸡汤”而又能过的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