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手记】刘同学的故事
每一次家访,走近学生的家庭,都让我心头沉重许久。而刘同学的故事,更是每每想起便心口发堵。
这是个身世可怜的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因无法忍受山区的落后而离去;紧接着,父亲也因故入狱。襁褓中的刘同学,只能被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两口吵了一辈子,脾气暴躁的爷爷更是时常对奶奶拳脚相加。刘同学的幼年,便在这无休止的争吵与打骂声中度过。直到入学年龄,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才像普通孩子一样踏进了校门。
刘同学聪明好学,也格外懂事。从幼儿园起,他就寄养在托管班,周末和节假日也不愿回家。即便回去,也总是很快闹着要邻居将他送回托管——在他心里,那里更像他的家。奶奶的疼爱,是他晦暗童年里唯一的光。每每看到被爷爷打得鼻青脸肿的奶奶,他都哀求奶奶别再回去,因为他知道,回去只会迎来又一顿毒打。
前两年,刘同学上一年级时,父亲回来了,总算结清了拖欠的托管费用。而奶奶,在忍受了爷爷经年累月的殴打以及其在外养女人的羞辱后,年过花甲的她终于选择了离婚。家里还有位年逾九十、无法言语的太婆。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的爷爷,不仅挥霍光了刘同学的教育补助,连太婆微薄的养老金也每月抢先取走,肆意花光。可怜的老太婆,只得颤巍巍地穿梭于菜园和山林间,靠零碎收入勉强维生。
家访时,提及刘同学的爷爷,托管的方老师恨得咬牙切齿,痛斥从未见过如此丧尽天良、毫无人性之人。而说到刘同学,她的语气瞬间柔和下来,满是心疼:“这孩子遭遇的事,别人一辈子也碰不上一件。要不是心疼他,早在他家拖欠费用时就想送他回去了……可每次动这个念头,终究于心不忍。”
近半小时的交谈,方老师的情绪随讲述起伏:有愤怒,有无奈,有庆幸,但最多的,仍是深切的疼惜。是啊,他才不到八岁。母亲远走,父亲入狱,爷爷家暴……任何一件单独拎出来,都足以在童年刻下深重的裂痕。而这一切,都真实地叠加在这个小小的身躯之上。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当被叫过来时,他那双沉默的眼睛里,为何会透出无尽的哀伤。
有些人,生来便是天崩开局。若无一颗强大坚韧的心,如何能在这样的绝境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