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1000字心理

A006|你不是没能力,你只是没在学

2024-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倚千丘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就是每当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会在一开始想得特别好、感觉特别棒,就是觉得“我要是做成了什么事,就有可能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就会满怀期待地开始,然后希望能让自己尽可能快地达成那个“结局”。

可是因为在正式开始做事前,自己从来没有去了解这个事情本身要怎么做,所以真的等到自己要做时,去了解到整个做事的脉络和步骤,就开始感觉“这怎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自己怎么好像总是没有办法达到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然后就会觉得很不如意,觉得这件事本身是不是不好、或是不太适合自己,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总是做不好”、“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由此陷入到低沉的状态,感觉难以解脱。

但其实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是你们做不好,也不是你们没能力,而只是因为你们的心思没有放在学习、没有放在怎么做事之上,你们的内在根本没在学,所以你们也根本不清楚这件事应该怎么做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可以想一想:

每当你们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你们的心思,到底是放在了“我现在想要做成一件事,那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去了解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子,对完成这件事的人有什么需求,要怎么做,具体分为哪些步骤,我要怎么进行,然后一点一点地琢磨,去让自己去达成这个结果,完成一个‘通过我自己就把这件事做好’的事实”之上,还是放在了“我现在想要做成一件事,如果不做成这件事,我就感觉很不好,所以在做事的每一刻,都在想‘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做好’、‘这件事什么时候才能好’,然后没有去理解这件事本身要做什么事”呢?

如果你的心思是第一种,就是觉得“我就是知道我可以做好,我就是去搞懂这件事应该怎么做,然后执行就好”,那在整个学习和做事过程中,你的心思一定是跟着这个事情本身的脉络和逻辑走的。

你会清楚地知道这件事的关键点在哪,你能一点一点地去突破,并清楚地知道你可以完成得很好,你不会感觉到慌张,因为一切本就在进程中。

可如果你的心思是第二种,就是总觉得“我是不是有可能做不好”,那你就很容易出现一种很急的情况,就是总会想着“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做好”、“不做好是不是等于我很失败”,那其实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完完全全静下来,让自己的思绪跟着事情本身发展脉络去走,也无法听进老师所讲述的引导和事件进程的关键。那自然就没有办法去了解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去明白“其实这件事我也可以做成”。

你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如果你发现这件事本身不是你熟悉的,你看到的第一眼不是你过往做过、你现在就知道怎么做的事,你就会感觉很慌张,从而不断地批判自己,觉得“我是不是有可能做不好”、“我是不是有问题了”。

但其实这件事本身,就好比是, 小明和小方两个从来没有吃过苹果的孩子,现在要进行一个任务,就是去吃苹果。

小明心里对于“吃苹果”这件事没有顾虑,也就是,他不会担心自己吃不了这个苹果,不会担心自己完不成“吃苹果”这个任务,更不会担心“吃苹果”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危害,他只会想着“我本身就能吃苹果”、“我可以完成吃苹果这个任务”。

所以,他在接到这个“吃苹果”的任务时,就只是想着“我现在决定去接受吃苹果的任务”,那“我去拿到那个苹果,然后按规定吃完”就行了。

但是,因为小方是一个总会不断批判自己做得好和不好的孩子,所以他在接到“吃苹果”这个任务之后,他首先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做好”、“我一定要完成好吃苹果这个任务”、“我要是没有完成吃苹果这个任务,我要是没有找到苹果,我要是没有把这个苹果吃好,我就是有问题”。

那他在完成“吃苹果”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心思就很难静下来,很难完全放在“我要怎么吃苹果”这个执行过程上。

他的心思,因为他自己给自己的要求,变得不够纯粹,所以他每一次在寻找苹果、思考要怎么把这个苹果吃进自己的嘴里、并完成这个吃苹果的任务时,他永远有一部分心思在担心,“我现在拿起的这个苹果是好的吗”、“我拿起这个苹果的时候,我的动作符合标准吗”、“我吃完这个苹果,就等于我完成这个任务了吗”,他永远在担心这些事情。

由此就会反复琢磨这个标准的要求,琢磨别人的看法,琢磨自己本身的做法,顾虑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担心自己做和没做时会产生的不同结果,担心自己有问题,由此也就很难直接纯粹地完成这件事了。

这结果,虽说小方和小明有可能都完成得很好,甚至小方因为顾虑太多,反而会完成得更细致,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小方消耗的精力一定是比小明多的。

他不会像小明一样,把每一次学习都当成进行纯粹的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过程中找到乐趣,反而有可能因为承受不住太多的压力,所以在接到一个“他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直接尝试都不尝试,直接宣布“我不行”、“我不好”、“我很糟糕”。

但这等于小方的学习和做事能力真的不行吗?不是,只是他不愿意再去面对那份压力而已。

这种情况,换到很多人在学习或者是做事的过程中,也一样的。

如果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心思比较纯粹,没有那么多评判,而只是觉得,“我现在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我要学习一个什么样的知识,那我就清楚知道我去学就好了,我去学,去了解清楚这知识点是什么,我一定会学好,我就直接思考我要怎么去理解这些内容,怎么在实践中运用好这些知识,去达成我想要的目标就行了”,你就会直接关注的是问题核心、实现路径、具体方法、关键节点这些内容,而不会想其它。

但如果有一个人,比如一个孩子,他每天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在担心“我这次要是没考好,我要是没学好,我就会被骂,我就会被说,我就是代表着我不行,我这个人就是个废物”,他满脑子都是这样的评判的时候,那他在学习时,一定是兢兢战战的。

他在每一个过程,每一个验证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点的节点当中,他一定是在担心“我这样做会不会好”、“我那样做能不能行”,他就没有办法很纯粹地去完成这件事情本身,他的心思也没有办法完全地专注地放在我要怎么完成这件事情之上,甚至有可能到最后,他因为顾虑太多,而只能想着怎么解决这些顾虑,所以就只能先把精力放在“我要让自己表现成什么样子,才能让自己不被说、不被念”的事情上,只能去思考一些让自己逃避惩罚的事,从而做出考试前欺骗父母说自己病了、无法去学校,或者是考卷要家长签字时,冒名顶替父母签名等行为。

这些行为的出现,都不是什么孩子本身真的人品有问题、或性格有问题,不是,而只是这些孩子内在感觉到恐惧,他们的心理防御系统为了让自己感觉到安全,从而想出来的自我保护措施,他们只是想要逃避那个“被指责”的压力而已。

所以,很多孩子,甚至很多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大人,他们在面对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做过、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时,总会评判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太行,觉得自己本身是不是天生能力不好,我想告诉你们,其实不是的,不是你们能力不太行,而只是因为你们自己内在,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行不行的,从而总会把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评判自己到底行不行之上,而不是专注地放在“我要怎么做好这件事情”之上,所以你们才一直没有搞懂这个问题本身要怎么解、这个事情本身要怎么做,你们才一直不知道怎么做而已。

你们在担心自己行不行的时候,你们本身可以用来做事、可以用来思考、用来了解和认识问题、可以用来学习知识并学会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这部分的能力和精力,没有办法发挥出来,所以你们才一直不知道怎么做而已。

那你们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你们所要做的就是允许自己放下这些顾虑,然后在遇见不同的问题时,清楚地回归到自己,决定“我就专注地做好这件事,我去思考怎么去把这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当你们思考怎么去把这件事做好,你们在尝试做好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在专注地把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给突破的时候,那一步一步走下去,你们自然也就做成这件事了。

那你们自然就做成这件事时,不就代表着你们本身就是有能力,并能够把这个能力发挥出来的吗?只是你们之前,总是在担心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然后把自己困住而已。

这跟你们的能力本身没有关系,你们只是没有把自己的内在注意力调整好,那就去调整好,把注意力放在该放的位置,关注该关注的问题就可以了。

你们其实都是可以的,你们一直都是很棒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