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济安带你读资治通鉴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丞相的大才与狭隘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1人  济安居士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都城咸阳,这时正赶上秦庄襄王(秦始皇父亲异人)病逝,秦王嬴政即位。嬴政当时只有13岁,秦国大权完全掌握在太后和丞相吕不韦手中。

千古一帝秦始皇

李斯看到秦国权势一时间尽在吕不韦手中,便改变了直接游说秦王的打算而转投到吕不韦门下,成为吕不韦的一名舍人。不久后李斯被吕不韦任命为宫廷郎官,从此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天赐良机,嬴政已经成年,马上就要亲政。站在秦王附近,一直精心观察的李斯,很快就发现了秦王与吕不韦、与嫪毐(lào ǎi)之间,因为权力争夺而发生的不可缓解的冲突。

嫪毐(图片来源:寻秦记剧照,江华饰演)

从中,他看到了自己如朝阳般鲜亮的前程。他要好好利用这个时机,成就经天纬地的事业。他巧妙利用能够接近秦王的便利条件,直接越过吕不韦,向秦王嬴政献计献策,开始兜售自己的帝王之术。

李斯指出,秦国一统天下的机会已经成熟。他希望秦王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荡平宇内,一统天下,成就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霸业。

李斯进一步说:“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史记·李斯列传》)

接着又献出兼并的计策,建议秦王暗中遣谋士带着钱财去游说各国诸侯。诸侯名士能通过钱财贿赂的,就贿赂他;不能贿赂的,就杀掉他(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等离间君臣之后,再派遣良将紧随其后,趁势消灭!

李斯的才能,受到了秦王嬴政的认可与赏识。他先被任命为长史,不久升迁为客卿。

从这时开始,这个总自认为卑微的上蔡布衣,在秦王实施统一大业及建立与巩固帝国的过程中,一路升迁,由客卿变为廷尉(全国最高司法长官),由廷尉变为丞相,又被封为通侯(侯爵最高一等),可以说是青云直上,富贵无匹。在此期间,秦始皇对李斯的信任和恩宠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李斯不但身为相国,而且“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这对千古君臣竟结成了史上少有的儿女亲家。李斯的事业和人生进取已经达到了顶峰。

所谓盛极而衰,物极必反。顶峰就是衰败的开始。

就在秦始皇去世的前一年,已过古稀之年的李斯,凭借着他四十多年宦海浮沉的政治敏感,开始隐约地认识到这一点。

据《史记》记载,当李斯的长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为李斯举办寿宴时,门外停的车马足有数千辆。在百官都前来贺寿的宴会上,李斯曾喟然长叹:“唉,我曾听闻我老师荀子说过‘物禁大盛’,我李斯本身上蔡一布衣草民,皇上不怪罪我的愚笨,把我拔擢到丞相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比我职位更高的,可以说是荣华富贵到达了顶峰。然而事物发展到了极盛的时候就会衰败,我真的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啊!(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不过,慢慢细品这段话,我们不仅能看出李斯对富贵顶峰的感喟,也能隐约读出,这感慨的背后更是他内心深处的自我夸耀。

李斯始终认为,他是一个聪明人,一个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改变了自己和秦国命运的人。他得意,秦帝国的创业史上深深地打上他的印记。一个有大功于社稷有大功于国家的臣子,他的权势富贵怎么可能不明不白的消失呢?想到这里,他嘴角露出一丝自负与宽慰的微笑,往日成功的业绩一件件又浮上他的脑海。

是他李斯及时看到秦国一统天下的时机,上书敦促秦王及时抓住并利用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代未有之有利形势,最终兼并六国,实现江山一统。他策划并参与了灭亡六国的战争,可以说其功当居文臣之首。

是他李斯挽救了秦国政治人才流失的危机,他在公元前237年,针对秦王下的逐客令,果敢的奉上了《谏逐客令》,劝阻了秦王逐客的错误行为,保证了秦国没有产生人才流失,这对于秦国的强盛和帝国的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时的李斯,多么激情勇敢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在谏书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写道:“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一上来就直指逐客令错误性。

李斯在谏书中毫不客气,用秦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说明:接纳外来人才还是驱逐外来人才,这对秦国的兴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驱逐客卿将导致秦国的灭亡。

他大胆的告诫秦王: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这篇刀笔锋利,有理有据,大气磅礴,几乎无懈可击的文章,堪称中国古代公文的杰出代表,被后人收进《古文观止》一书中,并且是《古文观止》中秦代的唯一文章,流传极广,影响至深。这位大政治家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了一篇吟颂千古的美文,以至于两千年后,对文章评价一向苛刻的大文豪鲁迅,也按捺不住对此文的推崇,称赞道:“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李斯用他的雄辩折服了秦王,震荡了秦国的政治。大秦帝国的功劳簿上,确实要给李斯记上这一大功。

最后还是他李斯辅佐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开万世之基业。在秦国政治这个舞台上,李斯不仅参演了剧情,更是主要编剧和导演。

他帮助秦始皇建立完整的皇帝制度。议定了皇帝自称“朕”,所下的命为“制”,令称作“诏”,臣下向皇帝进言上书称为“奏”的程序规范,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梦想着二世三世乃至千世万世,传之无穷。他辅佐秦始皇建立了三公九卿为框架的中央集权专制政体。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置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创设郡县服从中央的伟大政治制度。

他倡议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统一度量衡。作为秦代一等一的书法家,中国古代书法的鼻祖,李斯担任起了统一文字的重任,亲自设计了通行天下的小篆。鲁迅夸赞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可称书法鼻祖。” 驰道的建立(即古代的高速公路),保证了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政令的畅通,实现物资运输的便利交流。

可惜,知难行更难。

李斯能认识到富贵权势不可太过分,懂得物极必反、盛极则衰的道理。但知道这个道理是一回事,能够遵循实践却又是另一回事。真牵涉到自己的权势地位,他又将这个道理抛之脑后,不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自以为凭借自己超强的政治手段和过人的谋略一定能持盈保泰,富贵常存。

最终这个“仓中肥鼠”因为醉心权位,被赵高暗害,走上了断头台,虽说情有可原,但谁有能说他不是咎由自取呢?这也说明,一个人早年形成的观念和习惯,是极难以超越的。即便是贵为帝国的丞相,但在李斯的骨子里装的仍然是上蔡小吏的本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