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日记》简友广场读书

《教育的减法——学制的减法有没有可能?》读书笔记

2024-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满爱教育

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有人说:“朱老师,您的建议听上去很美,如果真的把学制改成中小学10年弹性学习,能做到吗?” 我回答道,马上就减,一夜完成,当然有困难,但是,有计划地去实施,应该可以做到。比如说,政府要鼓励在职学习,取消公务员考试的学历限制,允许完成基础教育的学生先就业再学习,形成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机制,要通过这些制度性的条件保障学制的减法可以落到实处。 说到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普职分流”,我想通过我对“普职分流”的分析,解释一下如何为学制的减法提供制度性的条件保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基础教育阶段父母的焦虑来自哪里。

      来自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

      据我观察,社会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普职分流”。社会普遍认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是目前教育体系的失败者,是考试竞争的失败者,大家以进职业学校为耻。特别是“双减”以后,家长最焦虑的就是如何不让孩子到职业学校去。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干什么。还像我们曾经期待的那样以就业为导向吗?不是!他们现在是升学的生力军。据统计,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有60%~80%的学生是以升学为目的的。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甚至95%以上的学生都是以升学为主。

      这种现象提示我们,是时候考虑取消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了。过早的“普职分流”不利于人才成长。我们知道,初中是青少年成长最敏感的“危险期”,“普职分流”容易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家有男生的父母,感受可能更为明显。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对男生相对不利,因为男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才刚刚开始觉醒,很多人后劲还没有爆发出来,就匆匆忙忙地进入了职业学校。他们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的过程中,还要几年才能趋于稳定,才能知道什么样的选择是理性的,是符合本人和家庭实际的。

      与取消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相关联的问题,还有以下三个,都涉及我们所说的如何为学制的减法提供制度性的条件保障。

      第一,高中后分流的职业教育阶段可以相对延长,采取“入学即入职”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企业跟学校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进行产学合作,满足企业的订单式生产的需要。学生们在工厂的忙碌季节可以去生产,在工厂不是很忙的时候,则以学习为主。同时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收入,就是从当学徒开始,从学徒工资开始。随着学生技能的不断成熟,收入也会逐步增加。到大学毕业以后,基本上已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了,而且整个学习阶段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

      第二,高等本科教育体系变成一个以职业为主导的体系,研究生阶段以学术导向为主。其实,现在的绝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属于职业类院校。真正的研究性院校,应该是以研究生阶段开始进行学术类研究的大学为主体的。也就是说,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不再是“迫不得已”考上职业院校。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和现在的大学把它分成三六九等,是不利于学校成长的。应该要把高等教育中的职业类高等学校和学术类高等学校进行重新划分,职业类高等学校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三,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觉得学有余力,可以转向学术类的学校,选择以学术为主要方向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转到职业技术类学校。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发展空间,打通“立交桥”,不再是“一考定终身”。

      以上,都是我平时的一些思考,拉拉杂杂,不成体系,还不是严谨的政策建议,我只是想通过分享这些拉拉杂杂的思考,说明我的观点,学制的减法从理念上说是应该的,从实际操作中看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我们需要为此提供制度性的条件保障,需要把职业教育这些制度设计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不是单纯地为减而减,也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老龄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缩短学制,做学制的减法,也许有利于人口增长,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释放创造力。

      心得体会——

      做学制的减法,牵扯面很广,大的大的方向还是“减负”,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再就是有利于处理好学习与就业的关系,让更多人适应这种灵活的转换,克服惰性,激发社会活力、释放创造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