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散文✨满天星读书

御用乐师周邦彦(2)

2022-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人生老陈

今天解析周邦彦的两首词作。

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沉沉:水流不断的样子。酸风:刺骨的寒风。萧娘:唐时对女子的泛称,此指词人的情侣。

夜游宫:双调,五十七字,上下片对称,各四仄韵。

词意:

一抹斜阳透过斑驳的树叶照在水面,只见波浪轻涌,寒水千里。伫立在凄风刺眼的小桥上,直到暮色渐浓,街市显出灯火点点。

回到陋室,空卧寒窗之下,静听窗外井栏边的梧桐落叶,坠地。单薄的被子,太冷,我频频披衣而起。有谁知,我如此辗转难眠,只是因为她的一封书信!

还是白描式的勾勒,随着镜头的切换,通过一连串动作,将词人的一片相思之情层层递进展开,使得作品显得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应该是深秋一天的薄暮时分。

夕阳穿过树叶斜照着轻漾的细浪,江水迤逦东流,地久天长。

词人站立桥头迎着凄紧的秋风,翘首遥望暮色苍茫的远处,对她的思念犹如眼下不绝的江水那般悠然漫长。直到眼眸被刺得一片生痛,直到万家灯火初上,他才告别黄昏回到了驿馆陋舍。

夜已深沉,独卧空床,四周静寂得能听清梧桐落叶的声响。被子有些单薄,让人觉得寒凉难耐,只得频频披衣起床。

可真是因为天气的寒冷么?

不,不,这是因为心爱的她寄来的一封书信所致啊。

信里什么内容,让词人如此凝神沉思、激动不安,读者不知,但从他的行为举止,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主人翁对心上人的那种牵挂和淡淡的忧伤。

这就是周邦彦式的文字,这就是他的抒情方法。没有刻意的渲染,不加过多的着色,拒绝市井气息,却自带一种雍容的华贵和内敛的气质,不疾不徐,以他一贯擅长的优雅旋律演绎着阳春白雪的浪漫主题。

只是,我总感觉他的作品缺少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情感没有张力,宫廷式的学究气较浓,一味追求炼字、章法和裁剪,以致严谨、典雅有余,而胸怀、意境不足。

从这个意义上,我很赞同王国维先生对周邦彦的两句评价,即“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至于南宋陈郁所著《藏一话腴》提及的“两百年以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布农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就未免有失偏颇了。

要说可爱处,无论个性还是作品本身,我认为,柳永、张先甚至黄庭坚都比他可爱的多。

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年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玉楼春: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对称,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桃溪: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作者)编撰的另一部志怪小说《幽明录》记载,东汉时刘晨、阮肈进天台山采药,因饥渴而上山摘桃,临溪喝水,在溪边意外遇见两位仙女,继而相爱成婚。半年后,两人思归心切,不顾仙女苦苦挽留,决然返回人间。谁知回到家中一看,人世间已然过了三百多年,再回山中寻那仙女,她们早已了无踪影。列岫:群山。

这首词是周邦彦1089年自庐州府(今合肥)教授离任时所作,内容是追忆怀念曾经的美好邂逅以及最后无奈分离的怅惘之情。

全词对偶工整,排句精巧,凝重又不失流丽,显得情深意长。

那时,周邦彦正当青壮年,人才风流,儒雅俊逸,前程似锦,有刘、阮式的天台奇遇不足为怪。只是人在宦海身不由己,他最后不得不与心仪的女子告别,回到现实社会中继续他的尘世生活。如今即将离开安徽赴任江苏溧水,临别之际,词人不自禁地故地重游。

见证他俩欢娱温馨的朱漆小桥依然矗立在溪边,但早已人去桥空了。人说藕断丝连,其实秋藕断了,怎可能再接?就如那次的执手话别,彼此的关系就此断绝。

念及于此,一丝惋惜悔恨之意涌上心头。

再看眼前铺满黄叶的小路,那份萧瑟静寂更让人有一种悲凉凄清的感觉。天色向晚,远处暮霭中的山峦重重叠叠;晚霞流光的西天,孤飞的大雁留下了一抹残红的背影。

面对此情此景,饱受寂寞折磨的词人再也无法忍受心底深处的那份思念,随即脱口歌吟出结拍的“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全词并未着一字描摹女子的姿容相貌,但我们现在想象得出她一定是位身姿曼妙、轻盈的女子,就如入江的云彩般飘忽不定、倏然而逝,也就是说她美如天仙,可望不可即。何况自己当时还没悉心珍重,全加留恋,以致造成雨后黏地柳絮般的纷乱情愫,胶着固执、欲罢不能。

对于这最后两句,《白雨斋词话》的评价“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呆作两臂,别饶姿态,都不病其板,不病其纤,此中消息难言。”我认为说得切中肯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