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记国学琴棋书画诗酒花

我来说说“冤枉食”

2017-03-14  本文已影响59人  鹅公庄主
我来说说“冤枉食”

       “冤枉”这个词,指无辜者被诬告,或吃亏了。我们老家,有个专用词“冤枉食”,意思是不用出钱的、得便宜的吃食。骂那种喜欢占便宜的人时,说“你这个洽冤枉食咯,肿肚子咯!”大意是你得了便宜不要高兴得太早,会生病的(肚子肿大)。骂得比较文雅,但是也很恶毒哦!

       在上世纪八零年以前,全国普遍物质缺乏、生活贫困,特别是毛主席在世的年代,洽砵砵饭(指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工人、教师等等)的人大多公正廉明,贪腐现象凤毛麟角。国家领导人都带头,艰苦朴素,自力更生,所以洽砵砵饭者不敢贪污,他们本来比贫下中农、贫农要优越得多。记得,严打也是隔几年就会搞一次,把犯人们绑住,放在汽车上到处游行,高音喇叭放肆喊,然后拖到某河滩上、某乱坟岗枪毙。在那种严肃的政治风气下,一般人可不敢乱洽冤枉食,因为搞不好就被抓去,轻者坐牢,重者枪毙。

       在我童年的映像里,最缺乏的就是吃食。那时粮食产量低,一亩田最多能打谷七八百斤。稻谷品种有“红410”、“于至”等等。我们生产队,总共不到二十亩水田,却有七十多人,每家每户收的那点稻谷,不够全家人吃一季。

       不够吃,怎么办呢?土里多种茴(红薯),把茴刨成丝,晒干,放到楼上的大木桶里(一般有一个谷桶,一个茴丝桶),每餐放一把米,多半的茴丝,叫做“茴丝饭”。

米比茴丝重,煮熟后,上面是一层厚厚的、黑乎乎的茴丝,底下才有薄薄的一层米饭。小孩子装饭,是不许满炉锅(农村过去煮饭的铁锅)翻转的,要从上面吃到下面去。这是从小要学的吃饭规矩。现在反过来了,饭里如果放了一个茴,大家抢着要吃。

       菜也尽是自家种的蔬菜,我们三兄妹,每个人一碗南瓜,或者一碗丝瓜,各吃各的。要来了特别尊贵的上客,才有机会去街上秤三两半斤肉,或买一两块钱油豆腐,这是难得的改善伙食。我家临近汨罗河,吃鱼倒是容易。

       有一次我过生日,妈妈特意买了几斤肥肉,榨了猪油,油渣子优先给生日老倌我吃,油渣子也是难得的荤菜呢。对比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孩子,满桌的菜,她还要挑拣,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的。每当提起这些,真是“想也想不滴”(因为一想就要掉眼泪)!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们,“火要空心,人要忠心”,烧柴火必须空心才烧得旺,做人必须忠心实意才过得硬。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小时候我们是从不接受别人救济的。若是去占别人的便宜,在我家的字典里是没有这个词语的。

       近几年打老虎,哪个老虎不是洽冤枉食长大的?不是洽冤枉食出事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似乎是个真理。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一些土话的“骂人文化”里,就能明白,老百姓历来就痛恨洽冤枉食者,一般此类人也难以善终。

       有因必有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冤枉食不能洽。这是祖训,是做人的道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