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剧超越自卑的方法

《纸牌屋》的男女主人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两个自我为中心者的奋斗

2018-07-02  本文已影响30人  东风阁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自我中心”的人,他们更多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表现出来就是“他想要你的尊重,却不怎么尊重你”。在亲密关系中,当这样的两个“巨婴”碰撞到一起,就会上演一出大戏。

我们能责怪这样的人吗?他们是不成熟吗?

首先,一部美剧对男女主人公的刻画,我觉得几乎是教科书般的说明。其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此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自卑和优越

作为市值已超迪士尼的奈飞(Netfilx),在2013年推出了首部原创剧集《纸牌屋》,一时间风靡全球。其中那对令人钦羡的夫妇克莱尔和弗兰克,很多人都说他们是精神伴侣——相互支持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Frank and Claire / House of Cards

然而,他们两个人都是极度自我中心的人,为了实现终极目标,也就是走上权力顶峰,不惜玩弄他人、破坏对手婚姻、发动战争等等。他们之间很少吵架,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并不指向对方,而是外界,虽然比起世俗男女之间的关系更为高级,但依然是自我中心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弗兰克的自我中心是来自内心深层的自卑感,而克莱尔则是不满足于现有的优越感。

Frank

首先说弗兰克:他出身农民,家里很穷,更可怕的是,父亲还是个酒鬼。这种家庭环境的孩子在童年都会有被忽视的经历和体验,长大成人后,他们要么极度看不起自己,自暴自弃,只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要么极度努力,追求成就和权力,乃至受人瞩目。虽然选择和结果截然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们没有心理能量把关注点放到别人身上,哪怕极度成功,也只是在对抗自卑、保护自己。

很显然,弗兰克是极度追求权力的那一类。他追求权力,甚至贬损追求金钱的雷米,在他的世界里,是看不起那些有钱人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更渴望权力给他带来的那种优越感、操控感,其实是在对抗他深层自卑的内心,他害怕也讨厌无足轻重、被人摆布的感觉。

这可以在一些细节看出端倪,比如,第一季中佐伊拒绝他以后,他非常失落地整夜打游戏转移注意力,照道理他已经很有权力和影响力了,但依然在拒绝面前勾起自卑感。弗兰克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他很需要别人时刻称呼他“Mr Vice President” 以及后来的 ”Mr President”,其实是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真正自尊自爱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

Claire

再来看克莱尔:相比弗兰克,她简直生活在天堂:家庭富裕,而且不是一般的富,拥有马场和很大一片地产,她父亲是商人,从小非常宠她,甚至可以说是宠溺。

唯一的问题可能是他和母亲关系似乎不好,从称呼上就可以很明显感受到:她称呼父亲叫“Daddy”(音译过来就是爹地,非常亲昵);而称呼母亲时是“mother”,意思就是母亲,是非常正式的称呼,几乎只在书面语中才会有,可以想见他和母亲的距离感和敌对感。

就是这样一个富家女克莱尔,在二十出头就嫁给了弗兰克这个穷小子,但他们确实在最核心的需求上是完全一致的。

当时弗兰克跟克莱尔求婚说的话是:

Claire, if all you want is happiness, say no. I’m not gonna give you a couple of kids, and count the days until retirement. I promise you freedom from that. I promise you never be bored. 

大意是:克莱尔,如果你想要的是幸福,不要答应(我的求婚)。我们不会生一些小孩,然后数着日子退休——我答应让你免于这样的痛苦,我承诺不会让你感到平凡无趣。

弗兰克是真的理解这个富家女的需求,她根本不需要男人的崇拜、宠溺,更不会在乎世俗的幸福生活,所以他们两的结合并不奇怪。

有一次,摄影师亚当问克莱尔,是不是 want to be seen(渴望受人瞩目)的时候,他回答说:not just to be seen, to be significant,意思就是说,她想要的不仅仅是受人瞩目,更要举足轻重。

对他的父亲来讲,克莱尔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感觉也受到来自母亲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出生富裕之家,却要奋斗着走上权力的巅峰,因为她习惯了自己“举足轻重”的感觉,但她的渴望却没有止步于原生家庭里。

弗兰克虽然和克莱尔的出身很不同,但同样渴望成为众人的焦点,更加渴望变得重要,来对抗自己无助的自卑感。

虽然源头截然不同,一个源于自卑,一个源自优越,却指向了同一个目的,就是要变得举足轻重,而且他们实现这一点的方式又是一致的——就是至高的权力,这是他们可以结成“高级精神伴侣”很重要的原因。

自我中心的养成

再回过头来讲自我中心。

弗兰克自我中心是因为从小被忽视的经历让他把关注点聚焦于自己,他觉得上帝不会关照他,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优越感来补偿自卑,他没有朋友,也不觉得有人会帮他、善待他。

而克莱儿从小就是父亲关注的焦点,他拥有了至高的优越感和重要性,自视甚高、只关注自己。当然如果只是如此,那她也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富家女而已,但她并没有沉溺、也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想让自己更重要,甚至在世界上举足轻重。

所以,成人的自我中心,我可以理解为是原生的自卑或优越所致。

其实,“自我中心”是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2~6岁的婴幼儿,无法区分自我和世界,只能以自己的观点看世界。这无关道德,只是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可以“换位思考”的程度,也就是说,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相反,成人的“自我中心”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

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观念就是,童年时期经历了忽视、宠溺和肢体残疾的人最有可能会把关注点局限在自己,也就是自我中心,甚至演化成自卑情结。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著作

忽视和宠溺是两个极端,一个是不关注或少关注,另一个是过度关注,但对儿童产生的伤害却同样巨大。父母的关注对儿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们人格构建很重要的能量来源,但也有适度的问题。

很多问题儿童的行为,比如故意捣乱、夜尿、踢被子、怕黑等等,很多都是无意识下希望博得父母更多的关注和陪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家中的长子,当二胎降临的时候,他们往往开始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因为他们“失宠”了。

忽视会让儿童产生自卑,因为缺乏关注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己不重要”、“自己没有价值”的感觉,就会慢慢将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中,乃至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宠溺会让儿童觉得自己到哪里都是焦点,受人重视、获得关注,他们往往也只会关注自己。

人们多少都有点自卑感(在某方面),但我们可以用另一领域的成功来补偿,从而让自己不至于在自卑中越陷越深。但也有人并没有做这样的努力,或者并没有成功。

他们不接纳自己,总觉得自己应该更好,对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异常敏感,这使得他没有太多的力量去关注别人、爱护别人,即使表面上在关爱他人,也是为了不让他人拒绝自己。他内心的所有心理资源仅够用于保护自己。他们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重要的。虽然这不需要证明,但他却有一种自己没用或不重要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让他不得不调用所有的注意力资源去克服。

自我中心绝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思维问题、情感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自卑感让他彻夜难眠、焦虑不安,那么一种可能就是,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获取优越感来对抗它,他根本没有心理资源去考虑别人,就像一个站在悬崖边上自身难保的人,会去考虑和营救别人吗?很难。

参考:

Nexfilx. House of Cards. season1~5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研究出版社

阿德勒.《洞察人性》.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阿德勒. 《理解生命》.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