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正能量饮食男女

中医送你三锦囊,教你秋天怎么养

2016-09-13  本文已影响1060人  1255830c2688

大家好

我是膳公子

天凉好个秋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要将这“养阴”落到实处,便可归纳为三原则——补益“滋阴”,内敛“蓄阴”,扶正“护阴”。

秋季,自阴历7月立秋起到9月立冬止,包含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个节气。此时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这个时段,天黑得越来越早,预示着阳气始收,阴气渐长。

中医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即人体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规律,因此秋季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将这“养阴”落到实处,便可归纳为三原则——收神“蓄阴”,补益“滋阴”,扶正“护阴”。

『第一道 蓄阴』

早卧早起,适量运动

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宜早点起床,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秋天的夜晚,气温转凉,上了年纪的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有助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

秋季也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普拉提、健身有氧操、太极拳、慢跑、等。对年龄较大的人来说,不宜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耗伤阴津,外泄阳气而违背“阴精加贮,阳气内敛”的养生法则。

不论跑步、爬山、跳操,都应以温和平缓的动作或中低运动量为宜,身有微热、小汗即止,只要坚持不懈,收效甚佳。

『第二道 滋阴』

宜润勿燥,少辛增酸,宜温勿寒

“燥”是秋天的主气,称为“秋燥”。秋令燥气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艳阳高照,故表现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特征,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滋润为宜。

燥易伤肺,肺脏受伤,就会出现咳嗽,而秋之咳往往为“燥咳”,此时饮食上,宜食用些滋阴润肺的药食两用品,如百合、莲子、杏仁、银耳等。秋燥易损伤脾胃之阴,出现口唇干燥、喜饮水,或胃脘嘈杂不适,大便干燥等。因此秋季宜食用些甘润之品,如芝麻、蜂蜜、梨、荸荠等。这些甘润食物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秋季燥邪对以防止秋季燥邪对脾胃产生的直接伤害;通过这些食物补养脾胃之阴,保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从而能正常吸收人体所需的水谷精微。

此外,秋季要适量多饮水,也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既补水分、又可补充营养物质,具有养生抗衰老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辛入肺经,适量辛味可助肺气

在秋天健康的人可以少量吃些辛味食品,如蒜、葱、韭菜、生姜、八角、茴香等香燥的食物和调料,可增强肺气,克制肝气,防止肝气过盛。但切记食用辛味食物不可太过,以免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会伤肝,而酸味入肝,因此在秋季可通过“增酸”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如山楂、柚子、葡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秋季饮食宜温勿寒。秋季气候逐渐由热变凉,需要时时养护脾胃阳气以帮助运化水谷,故而也要注意温阳脾胃,不使之受寒。不宜食用寒凉性质食物,如苦瓜、蕨菜、竹笋、黑鱼、河蟹、海蜇、海带、紫菜、田螺、河蚌、蛤蜊等。

『第三道 护阴』

调养气血,补气防晒

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时节。“寒”是造成血脉不通的祸首,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在于血脉不通。

年轻人以实证为主,多为瘀血阻络型;老年人主要是脾虚,肝肾不足;糖尿病病人一般表现为气虚、阴虚,最终都因为阻塞血脉运行而引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

调养气血是治病的关键,调养原则是“祛邪不忘扶正”。中医上把瘀血和痰都视为“邪”,在活血化痰的同时也要加入扶正的药物,因为邪气会耗伤正气,加扶正药有利于疾病恢复。老年人一般都是脏腑虚衰,气虚阴虚,“虚”就是正气虚弱,更要服用扶正药物来补气。

黄芪是大家熟悉的一种药材,补气效果显著;太子参益气不伤阴,可以起到气阴双补的效果;

补脾气可用二陈汤,包括陈皮、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脾后天之本,补脾气能生血,还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

虽然秋天阳光不像夏天那样毒,但是紫外线照射的强度还是很高的,还会导致色斑生成,外出时要防晒。

很多女性都知道,珍珠粉具有美容的功效,都会使用珍珠粉自制面膜来保养皮肤。然而仅仅使用珍珠粉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起导管的作用,把营养物质送进去,再把杂质导出皮肤,最好配合其他营养物质来使用,比如西洋参、蛋清、芦荟、牛奶、维生素E等,将这些材料捣成泥后,加一些珍珠粉调和后,敷在脸上,能起到滋润皮肤、祛斑除皱等效果。

欢迎阅读

我是膳公子

文 · 膳公子 图 · 网络
本文版权归“膳公子”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本文图片涉及版权问题,
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能否沟通一下,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