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杂记」教育与就业
微信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是《大学,到底有什么用?》,是《知识分子·科学四十人》系列座谈第七期的文章。
参加座谈的专家是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和人民大学的曾湘泉教授,由《知识分子》总编辑周忠和院士主持,都是些大碗。
座谈的核心内容是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当下,大学的核心是什么,读大学到底有什么用,大学专业学习和职业前途、人生规划如何挂钩。
内容很丰富,大学就业肯定是个核心问题。
座谈中,李志民主任谈到,不能把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如果把教育等同于就业,我觉得还是停留在生存层次上思考问题。但是教育更多的是在于生命层次的提高。
其实,前段时间,有位985大学的校长就大学过度侧重就业也大声疾呼过,不能把大学办成职业学校。
认同李教授和这位校长的说法,把李主任这段话发到了两个职业院校群里。很多群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此事发表了各自的建议。
如同预料的一样,群里大多数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促进就业的功能都非常推崇,有些群友承认不能把教育等同于就业,但强调教育必须解决好就业问题。个别群友甚至直接狂怼李主任的观点。
相信,李主任这个观点发到学生家长群里,家长们怼的会更厉害。
读过很多关于教育目的文章,说法很多,不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也好,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也好,提升受教育者全面素质也好,都对,都很好。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的目的和追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体面排场的好生活,更为实际和现实。
解决了生存层次问题之后才能琢磨提高生命质量问题。很难想象,大学毕业之后,长时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饥一顿饱一顿的过日子,会有心情谈理想,谈情怀。
仓廪实知礼节。
教育问题,同样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不能把清华北大办成职业学校,也不能按清华北大的模式来办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