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
2025-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刘思思语
今天的简书又碰到了关不掉的广告,只能将手机重启。
上次,去以前的同行那里坐了坐,她原是承包的公司的营业网点,合同年底到期。说好不干的,公司又找不到合适的人,现在她变成了这里的员工,但合同是由第三方合同签订的,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外包,工资一天七十元。
之所以达成这个协议,一方面公司找不到承包对象,另一方面,她要陪伴高三的孩子,公司也允许她中午关门三小时。当然公司开的是基础工资,卖手机和配件的钱还会有一些。但每日需打卡,迟到会罚款,很多条条框框。
她告诉我,还有一个点也关门了,但那个老板娘还留在公司跑市场,做直销,并在另一家竞争对手公司同样做这个,对手公司还帮她缴养老金,这操作也是让人很惊讶。她说这边先前也不想让她干了,后来又不了了之。可能因为市场太卷,原本她在这边做了十五六年,不要她怕损失更大。
以前多硬气的公司,现在居然也有这样的时候。
又说起一些前同行,有位嫂子,十几年前刚从业时,从来都不会跟客户多开一笔业务,为人小心翼翼,现在完全变了,不仅开业务,还开不止一个,只要有机会。她说是什么让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我觉得上述现象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表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客户通常不再是客户,而是行走的人民币,和某些行业差不多,从业人员不断试探客户的底线,打破行业的规矩。我申请关门时,他们不止一次地说让我将工号租给别人用。我晓得那些租人工号的,都是一天到晚拼命打外呼的人,连正经的营业执照都懒得申请,干六个月,再换地方,谁会考虑用户的利益,不都是考虑自己的钱包吗?
冥冥之中,大的、小的、伤人的、无关痛痒的,在某种意义上都成了骗局,国人的聪明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