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宪问篇》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2020-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晚桑榆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微:无,没有。

▲被发左衽[pī fà zuǒ rèn ]: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左衽”指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

▲谅:本意是遵守信义。这里指小信,固执,坚持己见,不问是非地死守信用。

▲自经:指上吊自杀。

▲沟渎:水沟,小渠。田间水道。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秩序,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成为夷狄之人了。岂能像普通人那样死守小节小信,自杀在小水沟中,还没有人知道呢。”

【学而思】

先秦时期的君臣关系与秦汉大一统之后的“君为主、臣为从”不同,君臣之间在等级上虽有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君与臣的关系是靠“礼和忠”来维持,家臣在家主死后如何尽忠,要看家主生前如何对待家臣。管仲“不能死”,或许是怕死,更有可能是公子纠生前并没有以国士之礼对待管仲。

参读:

《八佾篇》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宪问篇》14.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张篇》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知识扩展】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钱穆《论语新解》:本章舍小节,论大功,孔子之意至显。宋儒嫌其偏袒功利,乃强言桓公是兄,子纠是弟,欲以轻减管仲不死之罪。不知孔子之意,尤有超乎君兄弟臣之上者。言仁道之易,孔子有“我欲仁斯仁至”之说。论仁道之大,则此章见其一例。要之孔门言仁,决不拒外功业而专指一心言,斯可知也。又按:前章以正许齐桓,此两章以仁许管仲,此皆孔子论仁论道大着眼处。自孟子始言“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又云:“管仲,曾西之所不为。”后儒多本孟子轻此两人,并《论语》此三章亦多置疑,此诚不可不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