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今日看点

历史的深处是人性

2017-01-10  本文已影响213人  子见先生

说起历史,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开着出租车的司机大哥津津乐道于《明朝那些事儿》,抱着收音机的大爷听的是《隋唐演义》、《薛刚反唐》,广场上翩翩起舞的大妈们张嘴闭嘴都是甄嬛小主。不论是正史记载,还是稗官野史,亦或是民间传说,都能和历史沾点边。对历史再不感兴趣的人,也可能在酒后给你哭诉他的恋爱血泪史。这时,历史已经从国家民族、王侯将相转移到了一个普通人身上。那么问题来了:历史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揭开风云变幻的历史现象,历史的深处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暂且将今天谈的历史范畴限定在短暂的人类历史这一阶段。简单来说,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用英文来解释就是“他的故事”(history)。故事浩如烟海,哪些才能流传下来?故事扑朔迷离,何种解释才是事件真相?文物是不会骗人的,可惜挖掘的文物无法帮我们完整的还原历史。历史文献可以还原,但先人著写的文献却并不那么靠谱。俗话说,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胡适说: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看到的历史,往往是记录者想让我们看到的故事,即便是这些故事也被纳入了他们赋予的意义框架。比如,秦皇汉武就是一代雄主,楚王项羽就是悲情英雄。就算是私人日记,都会不可避免地参与进去个人利益、立场、见识和偏好等种种因素。这都让我们无法再真实全面地看到过去。即便如此,我们也无须悲观,就是昨天的事情我们都无法完全还原,更何况是成千上万年前的事情。

那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呢?有的人看历史是为了听故事解闷儿,有的人看历史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但更多的人看历史或许还是为了有点用。这种用处往大了说是想知晓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往小了说就是能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其实,究竟人类历史是否存在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是否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都还在被质疑。从几十万年的人类历史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并不难,难的是发现一个客观的、本质的、永恒的规律。

庆幸的是,我们读历史并不需要去发现规律,只需要从海量的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就像是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分析出许多有用的“规律”,但这种“规律”只是现象,并非本质。不过即便我们暂时无法说出那条可能存在的本质规律,至少我们可以掀开历史的帘幕,看看历史的深处究竟是什么?

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行的是人,而驱使人行为的是人性,所以人性才是历史发展的源动力。关注人性,历史就会变得有血有肉。读懂人性,历史的运作机制就会基本呈现在眼前。卸下大忠大奸的面具,你会理解他们的行为选择。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你会赞同,但理解他们,却有助于看清现实,甚至预测未来。人性会告诉我们历史人物种种选择的动因,而正是这种种选择推动者历史的车轮沿着这样一条我们看到的轨迹缓缓前行。也正是基于人性,才会有“历史往往是惊人相似的”、“一切古代史都是当代史”之说。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人类历史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改变。无论是技术、思想、文化、制度都与之前大不同。但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这毕竟太过短暂,人的本性并不会有太多改变:自私依然存在,情感依然存在,信仰依然存在……回溯历史长河,打量当今世界,我们会感觉一幕幕是如此的似曾相识。一切都在变,唯独人性不变,依然是打开历史大门的一把锁。

历史的表面是故事,历史的深处是人性。故事由人演绎,历史由人性书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