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读书读书

西藏,面冰十年读后感

2018-04-14  本文已影响132人  柒玥拾光

大家好,很高兴可以和大家相聚在这样一个读书会里,我是李芬芬。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毕淑敏的西藏,面冰十年这本书。在说这本书之前呢,我想问下大家之前了解毕淑敏吗?其实我也只是知道她,但并不是很了解她,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她就有了较深的认识。首先呢她是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当兵,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助理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内科主治医师,之后又获得了文学硕士、心理学硕博学位。

我不知道大家一般是怎么读书,我一般是先看作者简介,然后再看文章目录,最后再依次的读。这本书她是用47个短篇构成的,并非是时间的脉络,而是随机的印象片段,消失在记忆里,却又深深浮现在脑前。整本书的基调是冷静和平淡的,就像一位旁观者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就像作者说的:“面冰十年,我知道自己从此喜欢清静和安宁,喜欢纯正和简单,喜欢透明和坚硬。”正如她的文字一样,简单而安宁。

17岁到28岁之间,这个岁月几乎是每个人生中最重要的10年,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17岁,花一样的年纪,在别人可能在吃喝玩快乐的时候,她却只身前往西藏,在那个喜马拉雅山、冈仁波齐山和喀喇昆仑山交汇之处的世界上最高的阿里高原待了10年,真是不敢想象,没去过西藏,除了害怕有高原反应之外,更害怕挑战,害怕冒险,所以更是佩服和敬畏这种勇气。读完整本书,整个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想说的有许多,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从哪说起,害怕生硬的语言难以表达书中的内涵,却又不甘仅留空白。

在阿里的10年期间,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她们却可以苦中作乐,可以自己做烤羊肉,可以用糖稀和冰雪做块糖,还可以做花生糖以及自己生火做饭,即使用打火机点火需要打50次或100次,为了留念自己的军装照,却让拍成了X光等等事情。感慨万千,其实不论生活将我们置于何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永葆对生活的热情并骄傲的活着。

在书中的最开始阶段,有一篇《冰川上有“毒蛇”嘶嘶声》印象深刻,在高原上,爬山拉练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她们需要爬的是一座险峻的高峰,领导给她们发了结组绳,用绳子把三个人结成一组,开始了攀爬,爬过山的人都清楚,爬山的难度,每一瞬间,都执掌着人的生生死死。她们刚开始时很安全的,快到山顶时,同组的一个小伙伴遭到了巨大危险,正在滑向深渊,结组绳快速收紧,发出嘶嘶声,拖着三个人一起坠向深渊,死亡的来临容不得她们做半点思考,拼命的扩大自己与山体的接触面积,见到任何一条岩缝就毫不犹豫把手脚插进去,鲜血直流却毫无知觉。就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终于,一块巨大的冰凌把她们拦在了半山腰,让她们从死神手里赢回一局。好惊险,死神近在眼前,也许真的像作者所说山是不能被征服的,我们只是山的匆匆过客,当我们还未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山已经存在了,而当我们离去时,山依然屹立在这。和山相比,我们是渺小的,但是我们确实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丈量山的高度,让群山匍匐在我们的脚下。

在书的最后,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篇《昆仑之眠》,作者说:“昆仑之眠是充满陷阱的黑洞,许多人在梦中永不复返。我们每天早晨起来看见大家都还活着,心中充满了重新诞生的快乐。”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死亡,多么可怕的字眼,在最高、最寒冷的地方,她们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都在努力的活着,而我们因为有健全的身体,可以大口呼吸的氧气,却从来没有对生命有所敬畏,肆意的糟蹋。还有一次,他们在半夜接到电话,要为一个突然死亡的战士扎个花圈(在昆仑山上女兵要扎所有的花圈),而这个战士是睡着睡着紧急集合,哨子一响,小伙子一个箭步窜起,但立即就扑倒在地,这样死了,好可怕,好好一个生命就这样没了。但是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随时都有不适应恶劣的高原环境而死去的人,书中还有一处描述的是有一个病人是她前一天刚接触的,但在第二天就逝世了,他的耳垂还有作者前一天给他化验血时打下的针眼,还黏着作者贴上去的棉丝,但就这样死了,好像在高原上,死亡如此之近,如此平常,甚至连活着都觉得是一种幸福,逝者的家人想要天葬,来让死者的灵魂飞翔。她们就抬着尸体,慢慢走,来到了最高的山上,待秃鹫的飞啄。看到这块,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冈仁波齐,他们可以为了朝圣而经历两三个月的一路跪拜,不论路上遇到何种情形,哪怕大雪和河流,依然用标准的跪拜姿势直至目的地。而这过程中,有人因为身体的原因就逝世了,采用的就是天葬,而他们会认为这种是最神圣的方式,是对死者的敬畏。我想这大概就是心中有信仰,而灵魂有安放的样子吧。

西藏,面冰十年。一场修行,让生命有了别样的记忆,它已烙进你身体的纹路,熨帖随性,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举手投足之间,你确知它与你同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