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言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10人  冬hia
疯言

大概高三吧,从龙文的刊首语上看到了江南Ricardo的温故2015之后,从此便被“温故”这个词吸引住了。记起去年天真地一口气写了温故2016上和下,现在想来,总觉得有些荒唐可笑,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或许是时过境迁,感觉现实像是一直在开倒车。

例行公事般地想要敲下这一篇,突然想到自己整整一年只写了乱七八糟有头无尾的瞎编故事。

嗯,心态明显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下半年,有些东西像是雨夜里细密的雨丝,纠缠在一起,混混沌沌的,说不清道不明。

只是压抑的很难受,像是苏晋安和天女葵、易小冉的故事苦涩的那般呛人。

5号的凌晨醒来默默地看完这个故事。

葵花吸食着年轻人的血盛开在荒野里,一切美好的憧憬都被胡乱的世道碾压的粉碎,有人拿鲜血来祭祀它,也有人像是伥鬼,只能孤零零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

数据结构课上,强哥说不能只读一些经典啊,通俗文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心里默默赞同着。

其实无所谓经典不经典啦,只要那个故事最终打动你了,那就是个好故事。

就像是石子在池塘表面溅起一圈圈涟漪那样,像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那样,默默默默地扩散出去。

事隔经年,你会发现,有些东西早早地刻在了你的骨子里了已经。

或许一直以来略有点悲观的调调也和这有关。也是没办法的事啊,随手拾起一本书,结局不出意外的是悲剧,那种扎的人心疼了一下的故事,每每读完,怅然若失久。

但也好在她们可以提醒我一生总是很短,并且少有圆满。

你第一次遇见的人或事物,你第一次因接触而在心中扎根生出的某种念想,其实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事物。

当初看余华的《活着》的时候没感到那么扎心实际上(虽然难受了一段时间~),悲剧看多了就有种这算不得上真正的悲剧的感觉。真正的悲,是在你马上能够触及到幸福的刹那,春忽而冬的历程。

余华更像是手动地去制造悲剧,为悲剧而写悲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有时候会不是很喜欢那种公认的大家的作品,感觉和期望中还是差了那么一点,通读一遍没有触动的点,文笔也只是平平淡淡,虽然他们的文学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也许内在的东西更加重要?——或者说,我一直都肤浅着。

也不喜欢追风,追悼谁怀念谁又能怎么样呢,地球离了谁都能照样转。

总感觉那是全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像是在被某个事件牵着鼻子走。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要藏在心里的,是缄口不语的,书里如是说道。

无所谓了,时代这么丧,开森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半年来真的是丧死了,回首这半年,尽是可耻之事。

“欸,你以后会不会从事新闻?”

“不会吧。”

“毕竟是为政治服务的东西。现在XXXX报,不就是这样。”

“昨天去找XX老师,他还说只有写应用文才能有饭吃。”

沉默。

后来和某D谈论新闻事件,印象最深的还是想的越多越会感到无助,没有真相,其实无所谓真相不真相,只有吃瓜群众们为满足自己心理需求而歌。这是时代的悲哀,我不知道社会未来会怎么样,但一直感觉我们所处的社会很可怕。

后来看了新闻学概论中的文字才认识到,媒体的作用并不是引导真相,而是去引导大众相信所营造出来的真相。

原来只是我一直愚昧无知地谴责媒体罢了,但,他们做的很对啊,无可指摘。

知道真相的时候彻底心凉。

果然民众是愚昧的。

“其实我已经想开了,世界什么样社会怎么样实际上我们又能怎么样呢,以后打算学学心理,至少改变拯救一下周围的人、少数的人。”某D这么说着。

或许我们只有蒙住双眼才能在阳光里活下去。

之前我说要不要推2017大事件回顾,现在想来,也许反驳是正确的。

但还是不喜欢与年龄这么不相符的世故。

心里一些东西凉掉的话,就再也热不起来了。

但有时候也需要很谨慎,在没有搞清楚真相的前提下,随便发言也是会害怕自己沦为网络暴力的一员,但因此而不发声的话,又感觉是一种不作为。

经常陷入思维上的黑洞,且乐此不疲。

疯言

但真相真的存在吗,何况眼见都不一定为实。

我们又应该相信谁呢,自己的主观判断就应该相信?

事实上,我们总是容易被他人的义愤填膺所打动。

这是一个人们的判断力被网络瓦解的支离破碎的时代,碎片化的篇章带来的只能是断章取义。

我们看到的不是真相,而是媒体以及XX想要我们看到的,然后引发舆情罢了。

有些东西是没有解的,是个死结。

但你总得相信一些人和事,才能继续下去。

但是又不能轻易地被他人的观点瓦解掉自己的判断。

另外就是——

有那种逃离的冲动。

只想静静地去看——

那灯光明灭交织在闪。

疯言

(ps:写丧了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