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上班这点事儿今日看点

工作这些年:东莞篇2,被迫的意外

2016-12-09  本文已影响70人  愚柮

    年前从东莞回来的时候,我是已经决定不再过去了。

    大半年的东莞经历看,我的工作经验,哪怕加上我的学校知识,都跟东莞的职场环境有着一定的距离。如果仅仅是找一份工作,那留下来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心里有个隐隐约约的声音告诉我,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和职业,可惜当年我不能清楚的找到我有这种感觉的理由。

    睡了两天火车地板,总算回到家里。

    只是让我很生气的事情发生了,在我考虑接下来做什么事情才能有发展性的时候,家里居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只是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和责备之后,就直接告诉我,东莞的火车票已经买好了,过了年直接过去。我知道这个做法是因为谁,不是我家里人,那一刻我无比厌恶这个人。就是因为这件事,我感觉家庭对我的影响是不是太大了。

    不过我没有办法,没钱。只能在年后又踏上了去东莞的火车。

    同样,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依然找不到工作。然后意外的就一头撞进了百安居,这家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的企业。

    进百安居的过程也是比较曲折的。刚开始招人的不是百安居,是欧倍德。我还记得去现场应聘的时候,有点紧张,薪资要求也低,只是想着能进去。那时候还不知道薪资要求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你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识。我的工作本来就有同类超市的经历,简历里面对这段工作的评价也比较高,但是薪资要求跟这个评价完全不符合。当时负责招聘的就是以后的经理李智,是个很精明的人,大概对此有疑虑,加上对我临场表现不满意,就被刷了。过后有找过其他工作,比如卖羊奶什么的,去待了一周多就跑了。就在这段时间百安居收购了欧倍德,然后又开始招人。我认为这里的工作显然很适合我,再次去投了简历。这次很好,HR来招的人,过了。然后经理再刷二轮,大概李智已经忘了我这个人,或者说环境也变了,毫无问题的过了。

    进去就赶上欧倍德闭店,工作环境那个糟糕,大部分门都是关闭的,店里充满了甲醛的味道,待上十多分钟眼睛就刺激的不行。当时随便给我指派了一个缺人的区域,找了个小家伙带我。无所谓,刚进来,最好的办法就少开口,多做事,学快点。每天把欧倍德已经进店的货打包装箱记录数量,就这样过了一周多吧,大家也熟悉了。然后聊到薪资, 我的工作经历在里面算是好的,结果要求的薪资是最低档的1200,跟刚毕业的一个女孩子一样,而其他人都在1300以上。怪不得当时李智把我刷了,想来以为我的工作经历有问题吧。

    好不容易收拾完,剩下的就没我们事情了。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就集中在办公区学习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产品知识什么的。当时的开店培训专员是MAX和SEM,这两个人后来也留在店里成了副店和HR经理。合同也是那几天签的,可惜忘问能不能改薪资。然后又开始忙碌开店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安排。我当时负责跟开店部门的联系,就是同设计师沟通我们部门的分布区域和货架布置,区域内的打桩进度安排,计算货架需要的横梁类型数量提前安排拿回部门等等。这个事情挺不错。东莞正是升温的时候,每天干的大汗淋漓的时候,就跑开店部那里去坐几分钟。那里的环境好多了,空调冰箱都有,去了熟悉的设计师就丢点吃喝东西过来,然后聊聊天。我就是在那个小房间里面第一次看见详细的装修图纸是怎么回事,第一次了解设计师这个职业可以干些什么,第一次知道想学装修设计,需要对空间规划,动线这些东西有很深的了解等等。当然,也第一次喝了屈臣氏的“沙士”汽水,好味道。

    不过这种好事也就偶尔为之,大部分时间是非常忙碌的。装第一层横梁,放隔板,再抱着横梁和木板爬上去,装第二层,一直到顶层。装完站上面往下看,虽然拴着保险绳,还是挺虚的,有点高。我们部门效率高,很快就装完了。然后就开始让供应商发货,找促销,我跟另外一个人比着部门供应商名单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沟通确定催促,最终在期限之前完成了部门的上货。

    开店快结束的时候身体也出了问题,腰背剧痛,有几天甚至便血。但是怕花钱,更怕丢了工作,我没有说,挨了过去。接下来没那么累了,症状也基本消失,就慢慢忘了。只是那以后多了两个毛病,不能弯腰时间长,长了腰背就痛;绿豆汤也不能喝多,多了也痛。

    正式营业之前,部门员工又做了一次调整,有人离职,有人调换了部门,我也多了几个头衔,类似员工关系专员之类的员工基层委员会干事,投诉专员和培训专员。因为这些职责,我后来跟HR,还有店里的管理层混的很熟。

    正式营业以后日子反而比较平淡。百安居的管理系统做的很好,进销存都在电脑里一目了然,扫描枪一扫,同一种商品的状态基本都没有问题。我们只需要维护和修改,尽量保证系统里状态跟商品的现实状态一致就行了。店里商品分为两部分,自营产品和供应商产品,我们直接需要负责的是自营部分。供应商的部分,基本靠促销解决。每个人都有对应的品类,店里每周每个月也会出来滞销商品的报表,这是在销售上我们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务。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大毛病,就算有毛病,大多也有成熟解决方案提供,只要自己知道学习就能得到。系统化解决方案,对问题进行分解,找到最终的点解决掉,从而解决整个问题这些思维和做事的方法,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慢慢学习了解形成的。

    经理李智是个要求甚高的人,也比较毒舌。他在那几个月,我都有几次想把他揍扁的冲动。但是这个人的特点是就事论事,至少我没发现过他因为个人的好恶做出不恰当的事情。开店的时候,他基本呆在店总那里,但是部门的事情依然处理的井井有条。每天早上的晨会,就把工作分配到人头,保证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任务也能完成。而且过程中也基本不插手,全靠你自己解决,只有在必要情况下会指点两句,目的也是让你快点做完免得影响大家的工作。日常管理他也基本不插手,负责的是主管老刘。看起来这个部门他做的很轻松,累的是我们这些做事情的,但实际情况是,工作效率很高,大家提升也快。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什么能力,偏向哪些方面都明显的展示出来了。我和老陈就是这样一下子冒了出来。老陈本来是麦德龙的资深员工不过没人知道,而我刚进来的时候表现平淡,结果就因为这样的工作方式,最后我和老陈被提出来负责区域管理,其他的人都没有异议。或许有一个,只是服不了众。不过李智在部门呆的时间太短了,正式开店才两个多月,就被抽调作为开店专员去了广州,等那边开店完成回来以后,就开始脱离部门管理,一个多月后去了东莞的二店负责开店然后留在那里了。走之前征求我们的意见,选了两个行政能力好的带过去,这次我倒是没凑热闹。

    因为经理的状况太多,我们部门在大半年时间内相当于没有经理。实际工作上,等于我们都被往上提了一级,主管负责经理的事,我和老陈负责主管的事。然后我就觉得有点烦。刚开始还没我们什么事情,后来李智经常不在,老刘又休息,我们两个就得去开管理层面的会。开会就得说话,还不能说空话,逼着我们天天查看部门状况,研究销售,写报告。后来我的值班日志都写成标准句式了,汗。日常工作的时候,店总或者值班店长,还有服务部门时不时就在对讲机喊人过去问话处理问题。老陈也滑溜,只要我在,他基本上不管事情,全让我出面。扛着压力过了一个多月,才算慢慢习惯了这种状态。

    不过那时候我开始觉得综合管理不像我以后喜欢走的职业道路。虽然代班的过程中各种能力提升很快,管理经验也日渐丰富,但是毕竟没有正式坐在那个位置上,很多事情和权利你是接触不到的,也就不能学习到经理掌握了哪些权利,如何做决定才能符合部门和店里的利益这些核心的管理层面的处事方式。相对应的,管理繁琐的那一面,反而对我造成了困惑。我发现自己实在适应不了这种各种情况都要处理的工作。

    李智走了一个多月,调来一个新经理,张德武。实事求是的说,管理能力差李智很多,处理问题上手段也不够,显得还不是很适应经理的职责。他的特点是,懂得放权,知道担责任。他处理不了会找我们商量,不会一意孤行,更不会瞎指挥,如果处理问题出了事,他不会找我们顶包。那时候老刘还在部门,加上我和老陈也在部门管理上实习了几个月,相互搭着班子工作起来也还算顺当。可是没过多久老刘有了孩子,销售部的工作对他的生活影响很大,就申请调到了HR。部门没了主管,我和老陈又恢复了以前的日子。再加上张德武存在感实在不高,慢慢的居然造成上面有事不记得找经理,直接越过来找到了我们头上的情况。过了个把月,大概店里也觉得有问题,总算调了主管过来。这个算是熟人,张顺,同店另一个部门的,李智以前带过的人,有一定的能力。我不喜欢这个人,能力有但是不突出又总想出头,后来经常跟张德武顶着干。他学李智的做事方法,只是自己处理经验不够,分解下来的工作多有矛盾的地方,没法做。又因为跟张德武争权,造成工作分配上的冲突。部门那段时间状况很差,经常被店长责问。后来百安居调整了销售奖励计划,因为不能讲价,店里开始默许通过员工卡给顾客打折的情况。这大概是撞上了张德武的长处,他自己在外面拉了几个大单子回来,开始借着员工卡还能谈下来,后来连员工卡都处理不了,只能转到大宗服务那边。张顺也开始体现他的长处,擅长跟供应商打交道,协调了很多问题。大概是感觉团购有发展潜力,百安居开始成立团购部门,上面借此把张德武调过去当经理,免得两个人总是内耗。不过我们就过的很不愉快了。李智在的时候,有问题他都解决了;老刘或者张德武在的时候,他们会顶住上面的压力,我们只需要做事;到张顺这里,他处理不了就直接丢给我们,我们出了问题,他也跟着上面骂,所以我对这人的意见越来越大,免不了在直接和管理层碰头的场合有些抱怨。

    不等矛盾爆发,盘点开始了。我第一次接触盘点,总体感觉糟透了。盘点之前的准备工作只是繁复,盘点之后的销账才是头大。那一周多我基本没在部门待过,加班也是常态,天天对着一堆报表找差异,或者满仓库的找报表里消失的商品,忙的头昏眼花的总算把损失降到了可以接受的金额。

    盘点之后又开始仓位管理,我直接被点名进了店里的工作组。先是绞尽脑汁的拼货,把仓位利用率提到最高;然后集中起来提建议,讲条件,解决每个部门的分配区域;最后,回自己部门,按分配的区域安排本部门存放规划。搞到最后,我们部门的人看见我就闪,怕去当苦力;促销看见我就问是不是要消减他们的位置,以后来货了放哪里;仓库的也怕见我,去了就说没时间或者没车。当然后来还是完成了,我离开东莞之前,反馈过来的意见都是效果很好。

    这也是我最后的忙碌了。我拿着部门最低的工资,干着基本上最多的事情,每天多上两个小时的班,休息的时候还时不时电话过来打扰甚至加班。你要说我没想法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是我去问过max他们,我这种情况基本上调不了薪。如果想加薪,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店里的管理岗位的培训和考核,通过以后会有机会。不过我拒绝了,这一年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是这种琐碎重复的事务性工作让我感到非常疲倦,真的不喜欢。反而店里各种专项工作,比如仓位管理,盘点之类的事情我更加适应。

    我开始休假。补休加上年假有十多天,我只有分成三次才休完,然后提出辞职。HR和店总都在挽留,提出来给我换部门。我没答应,最终还是走了。

现在对东莞那两年总结的话,有以下看法:

1、工作的回报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那必须能够有足够的报酬。两个都达不到,那就不是一份好工作,应该考虑迅速抽身。

2、找工作要考察公司情况。出现领导层对发展方向有分歧,管理层内耗,技术支持不够,老板缺少信用这些情况的,乘早做好抽身的打算。

3、找到自己擅长的事物,努力增加它的比重,避免在不擅长的事情上花废太多的时间。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跟对人。一个能力高的上级,也许让你工作的非常痛苦,但是能让你学到的更多,提升的更快。又或者一个能力一般,但是会放权的上级,你也许不能从他身上学习,但会因为能独立的处理工作增加自己的经验。除此之外的类型,就看自己的考量了。

可惜啊,这是我现在才分析出来的。当时并没有意识来分析这些,以至于后来几年连续在上面栽了几个大跟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