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社交恐惧,说明你的社交神经系统被“冻结”了……
这篇文章涉及一些你可能没听过的科学,也许可以解开你的一些困惑。
症状
昨天在朋友圈给小伙伴留了个题:
“我打小由外婆带大,有害羞的毛病。初中起不与人多讲话,与人讲话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一说话就觉得自己表情不自然、脸红,像做了亏心事一样。上高中后,不愿与班上的同学接触,总觉得别人都讨厌自己,尤其害怕男同学和男老师。只要老师上课面对同学时,我就不敢看老师,经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在读高一的小玉(化名)哭诉说,原来不想上学,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都快活不下去了。
提问:这是什么症状?
主要的回答是社交恐惧、缺爱综合征、内向孤僻、躯体化强迫症状。
其实都对,社交恐惧是症状描述,缺爱是根源分析,内向孤僻是人格特征描述,躯体化是从生理性角度的描述。
溯因
社交障碍的生理学解释:根据自主神经系统的多重迷走理论,人紧张的时候和放松的时候,运行的是两套不同的迷走神经系统。人在紧张的时候,社交相关的微表情、舒展度都被“冻结”,所以看起来笨手笨脚。
所以社交障碍的因果链是:缺爱→内心不安→社交紧张→笨手笨脚。
详述
在这里进一步解释下:
1995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精神病学及生理心理学家Porges通过对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变化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结合神经系统发生学、神经系统解剖学研究,从物种进化与环境适应行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新理论,即自主神经的多重迷走神经理论(The Poly-Vagal Theory),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
Pogers将爬行类与哺乳类的防御行为进行比较,认为这些防御行为与迷走神经的功能特点有关。在充满危险的环境里,爬行类动物主要的行为只是对新奇刺激的定向反射,而哺乳类动物除此之外还有对刺激信息的关注与加工处理,以及使用面部表情和声音向同伴传递信息。因此,同样体重的哺乳类动物比爬行类动物耗能高出四五倍。与生活方式相适应,他们各自的迷走神经也具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低耗能的爬行类动物在静止或无呼吸状态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为僵住或潜伏,来自DMNX的运动神经元纤维使心率降得很低。相反,在呼吸或者其他活动时,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控制作用几乎完全消除。而哺乳类动物则需要来自NA的迷走神经元纤维对心脏活动起到持续的刹车减缓作用,因此,哺乳类动物在安全环境下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很高,而在环境不安全需要应对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则降低。在遇到威胁或创伤时,则几乎没有了来自NA迷走神经元的作用了,也没有了RSA,而表现出爬行类动物一样的反应。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在危险或创伤中,会退化成爬行动物。而一直处在紧张焦虑状态中的人,则是一直存在于爬行动物的神经体系状态。经常有缺爱者说自己很怕冷,也很容易感觉冷,不知道是否与之有关。
NA迷走神经与DMNX迷走神经由于都有神经纤维共同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等效应器官(包括心脏、肺脏、食道、胃肠道、肝脏、胰腺及颈动脉窦),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如NA迷走神经持续刺激颈动脉窦可以避免出现由于DMNX迷走神经引起的严重的心率降低。这在影视剧作品里面也出现过,就是用爱的力量抱着一个刚“死”的人哭,这个人可能会心跳恢复活过来。
两套迷走神经有竞争性,所以不会同时存在。人类本质是社交生物,当你放松的状态你的表情才丰富、交流才滔滔不绝,才有良好的社交功能,而紧张的时候,这部分功能就“冻结”了。
我常跟参加系统疗愈的学员说,你讨厌别人、害怕别人,别人都是知道的,你是藏不住的。不是你看了社交书籍,学了社交课程,会讲笑话,会微笑,会奉承,就能掩饰的,你的非言语部分,别人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越走近越容易暴露。所以不要做个戴面具的人,要在内心真正成为一个健康有爱的人。
原始人面对危险的方式是战斗、逃跑或者僵住,从表中就可以看出,这些方式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神经系统掌控。在这个层次的人,会认为社会是冷漠的、功利性的,内心活在孤岛,缺乏对社交愉悦感的。
而更高级的社会化系统成熟的人,具有良好的社交功能,具有大量超越功利性交换的社会交流和情感表达,让人在团体中有安全感和愉悦感,也会通过寻求帮助、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由此,缺爱不安的小伙伴和安全依恋的小伙伴,运行的完全是两套不同的迷走神经系统,选择的生活方式和应对问题的解决途径也截然不同,仿佛平行世界一般。
疗效
人是社会中的人,安全依恋是人社会化进程的内在基础。而多项心理疾病,本质是缺爱者运行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神经系统,在社交环境中的不适应性症状。
一些社交建议的文章,本质是长期处在第三阶段神经系统状态的人,给长期处在第一二阶段神经系统状态的人提的建议,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不是适合你的道理。如果你照着做,本质是耗费大量心理能量去“演”,社交之后,会很容易疲惫,社交多了,可能还会能量耗竭。
而自身长期处在第一二阶段神经系统状态的人提的意见,比如要更爱自己、不要依赖别人、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之类的,并不是错,而是低级,属于“爬行动物”或“原始人类”的生存之道。
而读到这里的家长,也许能明白,当你劝孩子多出去玩、多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可能忽视了这小孩从小就被限制社交、内心缺爱的脑神经状态。
所以,真正解决社交障碍,包括普通社交、婚恋关系、原生关系,我们都要通过在内心真正构建健康有爱的心理结构,激活NA迷走神经系统,掌握爱与被爱的能力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