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造共和”的“六不总理” ! 谁说人无完人,被黑的遍体鳞伤,仍
一造共和”的对象是满清朝廷,“二造共和”的对象是袁世凯,“三造共和”的对象变成了张勋,档次越来越低,作用越来越小。
北洋将领并非铁板一块,派系众多,矛盾重重。尤其对待朝廷问题上,态度五花八门。人是复杂的动物。尤其在历史周期律之第三层和第四层交替之时,人的灵魂备受考验。清末民族,帝国转向民国,国人的灵魂在帝国梦和民国梦之间反复摇摆。袁世凯堪称民国建立时的第一功臣,最后还是没有经得起帝国梦的诱惑。冯国璋心眼很多,辛亥暴动之际还想一举荡平武汉,为朝廷建功立业呢。
北洋将领之中,段祺瑞对满清朝廷感情最淡,张勋对满清朝廷感情最深。所以段祺瑞威逼清廷退位。所以袁世凯死后,张勋认为机会来了,还要搞复辟。后人认为张勋是大老粗,其实他有一颗忠于帝国的灵魂。事实上张勋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知道张勋辫子军只有几千人,进攻偌大北京城,简直是杯水车薪。但是张勋直接进入北京城。给他打开城门的是号称北洋之龙的王士珍。民国初年,王士珍和徐世昌一样,以满清遗民自居,甚至不愿意当民国的官,领民国的工资。
张勋复辟本质上被利用了。段祺瑞就是要利用张勋扳倒黎元洪。所以当张勋雄赳赳气昂昂进北京时,天津的段祺瑞表示没看见。当张勋把黎元洪赶走,段祺瑞睁开眼睛,在天津天津马厂誓师、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
段祺瑞请梁启超代写一篇讨逆檄文。梁启超用他的大笔蘸狗血,把张勋描绘成一个活脱脱的小丑。梁启超写道:“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谨痛哭流涕申大义于天下曰:呜呼,天降鞠凶,国生奇变。逆贼张勋,以凶狡之资,乘时盗柄,竟有本月一日之事,颠覆国命,震扰京师,天宇晦霾,神人同愤。该逆出身灶养,行秽性顽,便佞希荣,渐跻显位。自入民国,阻兵要津,显抗国定之服章,焚索法外之饷糈,军焰凶横,行旅裹足,诛求无餍,私橐充盈,凡兹稔恶,天下共闻,值时多艰,久稽显戮。比以世变洊迫,政局小纷,阳托调停之名,明为篡窃之备,要挟总统,明令敦召,遂率其丑类,直犯京师。”
段祺瑞的讨逆军兵分两路,分别以段芝贵和曹锟为东西两路统帅,吴佩孚为前敌司令,沿京津、京汉铁路向北京进逼。张勋装模作样的调兵遣将,和段祺瑞决战。记者问张勋:“段祺瑞来讨伐,你怎么办?”张勋拍胸脯保证:“至死力战”。记者又问:“若战败,怎么办?”张勋再次拍胸脯:“断不他往!”
比起前两次“造共和”,第三次成本低得多。张勋和段祺瑞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张勋的辫子军无力也无心思作战。段祺瑞派一架飞机到到皇城转一圈,丢几枚简陋的炸弹。据说第一枚炸弹伤了一个太监和几条狗,第二枚炸弹炸毁一个缸,第三枚炸弹投到了故宫的消防水缸里,被水浸湿,未爆炸。这样就把辫子军吓得对着皇城屈膝弯腰撅屁股躲避,摆出一个狗钻洞的造型,忘记射击(当时飞机简陋,离地面只有三百米)反击。
段祺瑞另派一架飞机到张勋住宅,丢了两枚简陋的炸弹。第一枚丢到鱼池里,弄出一堆水花,吓张勋一跳;第二枚丢到屋檐上,炸一个大洞。张勋懵了,赶紧打电话去荷兰使馆,请求洋大人派轿车来,接他去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政治避难”。
至于地面接触,吴佩孚勇猛异常,轻松击溃辫子军。
段祺瑞再一次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三造共和”完毕。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所谓“三造共和”,仔细一看都是水分。尽管都是水分,在那个时代依然是鹤立鸡群。因为其他人,要么对共和漠然不知,要么没有机会。
袁世凯之后,蒋介石之前,段祺瑞是决定中国走势的那个人。所有人要么是段祺瑞的朋友,依靠段祺瑞升官发财;要么是段祺瑞的敌人,被段祺瑞打败或打败段祺瑞。
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段祺瑞成为一名“怨妇”。
那么该如何评价段祺瑞呢?答案,谋国者。
所谓谋国者,无非就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
所谓谋国者,便是毕生把国放在首位之人,通过谋国而谋自身。最基本条件之一是和平。袁世凯当选大总统之后,原本已经实现基本和平。但袁世凯走错一步棋,天下再次混乱。他们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标签。
“三造共和”的“六不总理” ! 谁说人无完人,被黑的遍体鳞伤,仍旧不忘初衷! “三造共和”的“六不总理” ! 谁说人无完人,被黑的遍体鳞伤,仍旧不忘初衷! “三造共和”的“六不总理” ! 谁说人无完人,被黑的遍体鳞伤,仍旧不忘初衷!段祺瑞谋国,就是失败的典型案例。讨伐张勋之后,原本是赶走满清皇室,彻底联合各派整合国家的大好良机。段祺瑞却什么都没做,仍然以军人思维看待问题,回国头准备以武力讨伐西南派。常言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段祺瑞却把战争和政治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