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1285)

2024-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十六·一六】

义山汉文:召贾生“问鬼神”,“不问苍生”。此言是也。然鬼神之礼不明,亦是苍生之累。嗣后武帝巫蛊祸起,父子不保;其时无前席之问故耳。余故反其意题云:“不问苍生问鬼神,玉溪生笑汉文君。请看宣室无才子,巫蛊纷纷死万人。”

义山,即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个皇帝。在位期间为前180—前157,共24年。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召贾生“问鬼神”,“不问苍生”。出自李商隐的诗《贾生》,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武帝,指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之子,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为前141—前87,共54年。

巫蛊祸起,指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征和二年(前91),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按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巫蛊之祸和汉武帝“悔悟”后的报复、追责,导致大量政治上层人物被杀,国本动摇,有学者认为巫蛊之祸实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前席,音qián xí,在坐席上想要更加接近对方而向前移动位置,而使膝盖超出了坐席,大多表示听者对于对方的说话听得入迷之意。《史记·商君列传》:“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宣室,音xuān shì,释义:1、古代宫殿名。殷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宣室。”高诱注:“宣室,殷宫名;一曰宣室,狱也。”2、古代宫殿名。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裴骃集解引苏林曰:“未央前正室。”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宣室在未央殿北。”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清·龚自珍《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