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读书

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知识自我进步

2017-04-17  本文已影响61人  精进马大使

(立争做个短小精悍的马大使,节省各位精力,在最短时间里,给大家带来最有效的思考,一起生活,一起思考,一起进步,为接近事物背后规律和真理共同奋进)

有一天,我正看着公众号文章津津有味,旁边同学轻蔑瞟了一眼,拍着我肩膀说道,别看了,没用的。我用不爽的眼神盯着他的背影,心想这人真讨厌,我都不知道从公众号文章中获取到多少知识了,记不得内容,那是因为被内化了,我自我安慰着又开心起来。可是当我静下来想了想,看了这么久我改变了吗,表现在哪里?都说完整读一本书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碎片化知识学不到东西,纯属浪费时间,真的嘛?那我该怎么选择,好是纠结

纠结可解决不了问题,那该怎么去选择,到底碎片化知识和读书真有大家吹的那般无用和有用吗?我们还是少不了得去思考一番

这里所说的读书,确实是真正意义上我们看到的每个文字,读书是否有用,今天暂且放下,我们来看,读书和碎片化知识的差别,在此前,我声明我们探讨的是读书获取的知识和碎片化知识,而知识指的是那些改变生活行动和认知的信息

书,大致分两类,一类理科书籍,全书为讲述观点和结论服务,如哲学,一类文科书籍,全书大多是作者表达被包装起的情感,如小说,散文

理科书籍,是对结论和观点论证的过程,需要逻辑,也就需要思维框架,框架就像是画中的桌子,结论是起草,论据是描绘加粗,论证过程就是上色完善,整个过程就是被洗脑的过程,是信仰产生的过程,是使知识思想实体化的过程,从而更有利我们构建知识框架,有效利用知识

文科书籍,更注重对感觉的描述,感觉是个人生活中的体验产物,所以文科书籍偏向对体验产物的描述,感觉是玄乎的,具备不可控性,也就每个人看了有不同的想法,这里的框架就是对整体感觉的体验,但因我们是顺着作者的情感历程下来,也就因此产生感悟框架

所以无论我们读的哪类书,为获取的,都是对未知好奇的满足,在这满足中,附属的是我们对书的期待,可能是有趣,可能是功利,但最终获取的,有个共同点,知识和感悟框架

而这是读书区别于碎片化知识的最显著差别,前者有知识和感悟框架,后者则是零散的知识和感悟

然而,这虽是读书的好处,但却并非是读书的必然结果,由于读书人的兴趣、品性及阅历所致,可能出现书读不懂,书读不完,读完不思考的现象,这些都将导致读书框架的丧失,也就我们常说的,浪费时间,白读书

而与之相对的碎片化知识,好处就在于较读书而言,更快的满足我们内心的求知欲,自认为获取到无与伦比的知识库,但事实是这样吗?

很遗憾的告诉各位,你们从碎片中获取到的知识是假象,倘若我们的知识像孤岛漂浮在汪洋大海上,没有其他知识的链接,那这孤岛上的资源矿产对我们没半点价值,因为无法被开采利用,而碎片化知识的获取正是如此

也就是说碎片化知识,无法成框架,而框架是知识有效利用的基础

我们大多获取的碎片化知识,都是为了跟朋友炫耀自己的虚假知识库,当这个过程得到正反馈,内心对碎片知识的获取将会像毒瘾,根本停不下来

就像,我知道愤怒是非理性的,但如果我没有关于情绪和愤怒的整体知识体系,虽然知道愤怒是非理性的,我也无可奈何

我们会发现,既然知识框架可以被作者构建,那我们自己也是可以独立构建起框架的,这里不讲经验,就讲从文字获取得到的知识

就书籍而言,文科书籍是无法通过自我构建知识框架,因为情感的体验具有连贯性,他的表达也就具有连贯性,如果不看完全书,我们是无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譬如说,你不看完一本小说,你不会明白作者真正意思

但就理科书籍而言,某种程度上跟碎片化知识相差无几,因为两者都是为了证明一个结论和观点的伪实,精华也都放在结论和观点上。那我们是否可以从结论中返回去思考,形成自我知识框架?这样可是省时最好的做法

根本行不通,首先,一个观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思考不同,感悟也就不同,若你的感悟和阅历不及作者,你能想到的点可能就差之甚远,本该是精华的结论和观点,你却偏离作者意思,被你觉得是句废话

其二,如果我们的思考不够透彻,那我们的框架建立也就不够稳固,像两条腿的桌子,摇摇晃晃,难以被我们所有效利用,知识不被利用,跟废物毫无分别

所以无论读书抑或读碎片化知识,有个关键的点,就在于选择

读书,我们要在读之前,选择我们真正有所兴趣的,这是读完的动力,方法可以是看评价,看简介,具体阅读的技巧,我会另开文章详解,譬如可以就着某个观点,去做个主题阅读,这样构建的知识体系就会像山林的猴子,被灵活运用

对于碎片化知识,选择前,明白自己的初衷,因为大多文章,其实都是你通过作者之手阐释价值观的过程,你会从中获取认同感,但却获取不了真理和知识

另一种,选择你喜爱的作者,时刻关注其观点,他的知识框架会在你看文字的过程中,一同获取过来,这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你省下了作者思考的时间,却能收获到作者完整的知识框架

譬如,你若喜欢我的文字,我愿与你一起生活,一起思考,一起进步

说到底,框架是知识被有效利用的基础

但不管最终选择如何,思考终究是不可或缺的步骤,望共勉

别忘了看个人介绍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