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我是一名普通人
我是在疫情笼罩下的一名普通人,一个在非严重疫区居住的普通人,一个未战斗在一线的普通人。
我于年前辞职回家,想着延长自己的“年假”,未想我和我过往的这个城市竟成了长期的分别。“回到家乡更安全”,我安慰我自己,既然约定了不出门,就好好地陪着家里人,剩下钱和精力来为周围的人、为所有的同胞做一些小小的贡献。可是尽管一直安全、一直安逸,我也无法避免负面情绪如潮水般涌过来,使我头脑迟钝、心中忧郁;我想起了几十天前的离职,又想起了去年的考研……我刷着各种软件发现口罩几乎售罄,我有大把时间却一直无法看进去一本书;当我看到确诊的数字一点点增加、感染范围一步步扩大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既不能帮病人脱离危险,也不能给医护人员、运输工人提供物资,甚至我还要担心自己马上就要养活不了自己了……也许是我太过年轻,每想到这些心里压抑的感觉就难以散去,从紧张到压抑,再到无所谓地逃避——避而不谈,我的情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这也就是一种幸运,在此种幸运的情形下我不能再矫情了,我毕竟还太年轻,年轻人理应承受自己的事情和情感。
上周我参加了一个志愿项目,是帮助刚恢复运营的汽车站维持秩序。本来我在家待久了也懒习惯了,觉得普通人的话出不出行无所谓,而这回看着有序而静默的人群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人们需要恢复便利的生活,因为他们作为家庭的主干、作为重要的物资生产者也许房屋到期却没法料理,也许记挂了很久的亲人却一直见不上面……还好事物从来不会因我个人的意识而转移,当自己开始做一个帮助者,共情的能力也会一下子升上来,偶尔走在外面,我会不自觉地看那些带着口罩的路人的眼睛,想着表情被遮住大半时眼神是否能传达什么。
这回的工作让我发现自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发现乘客体温较高的时候会本能地想着让其尽快散热恢复这“正常体温”,我好放行,而不是严格排除乘客的异常情况进行拦截;这样便是本末倒置,长此以往这份义务工作就会失去意义;也许这是我的“老好人”个性所致吧。我发现了自己思想的局限性,在余下调养的日子里我要更加暗示自己重视规则,摒弃散漫。
辽宁下了大雪时间过得很快(在我这个慢性子看来),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媒体公布的“治愈人数”不断加1加1,我每天早上都在看新闻后打开捐款页面捐几块钱,这样捐可以不必造成对自己“莫须有”的经济焦虑(我还是很幸运的),闲暇沉静时也会创作一些应援的文字和小视频。三月到了,往常的三月我作为学生都已经忙碌起来;我知道对我这个幸运普通人和我所在的普通小城市来说,秩序的恢复将会在未来不经意间完成,我或许快要返工;只是这一次,在一个全国共同经历的事件面前,我对自己的关注会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比返工、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要敦促自己做一个学会承担、身体力行、居安思危的人,即使是在普通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