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心里有爱的人,写出的故事才有温度
2022-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日上三竿我独眠无事小神仙
读完《呼兰河传》,又读了《萧红书信》,现在正在读《生死场》。
越发体会到茅盾在《呼兰河传》的序言中那句: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困惑。
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死是《呼兰河传》叙述篇幅最长的,也是让人觉得最压抑的故事。小团圆媳妇只有十二岁,最终被虐至死,原因竟然是,婆婆“管教”她,让她懂规矩,其实她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只是因为千百年来的习俗,“婆婆管教儿媳妇”的习俗。
像不像你身边的婆媳故事?婆婆因为年轻时受了自己婆婆的气,娶了媳妇后,也得把这种“婆婆的派头”摆在自己儿媳妇面前。
她们都是生活的“牺牲者”,婆婆的立场,真是让人可恨又可怜。
小城里还有一群人: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那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萧红从小在这个环境下生活,看过了人们无意识地违背着流传了许多年的传统。她的意识觉醒,想要反抗,有意识地反抗着,然而,她又是无力的,反抗无效,而变成了小城里的“另类”。
她曾经对生活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她是是寂寞的;她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她颇为悒悒不能振作。
只是
在网上读过她一些事迹的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甚至是不太正经的女人。然而读过了她的作品,我又不得不说,懂她的人太少了,她是寂寞的。
像极了三毛,许多人无法真正懂得她对生活的渴望,不能理解她对生活的热爱与付出。
一个没有深度和内涵的人,心里没有爱的人,是写不出那样有温度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