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精英日课³博弈论6:布衣竞争,权贵合谋
市场上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可以说一个好的囚徒困境。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希望所有公司联合起来抬高价格,我们希望各个公司互相竞争。但公司是非常理性的参与者,他们会想各种办法达成合作。
最常见的办法是通过某种协调机制进行合谋。只要参与者足够少,利益足够大,合谋简直就是必然的。
这不是一个正能量故事。
1.钻石故事
你记不记得2006年的时候,有一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叫《血钻》?当时很多人看了这个片之后表示再也不喜欢钻石了。采集工付出极大代价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钱都让商人赚了,而钻石不过是一种挺好看的石头而已!
一个公开的秘密是钻石根本就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天然钻石的储量其实很大,钻石之所以卖那么贵,是因为钻石业务被垄断了。
现在人们都把钻石当做永恒爱情的象征,说什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 如果你认为这个类比是因为钻石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我认为你是个特别可爱的人。
事实是把钻石和爱情联系在一起,和把圣诞老人送礼物和圣诞节联系在一起一样,都是商业宣传的结果。结婚戴钻戒的风俗是在19世纪才流行开来。
而就在19世纪,钻石业务出现了一次重大危机。1869年,南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钻石矿,导致钻石的价格直线下降。商人们马上意识到这是囚徒困境,各家竞相压价的结果是大家都得死。
结果钻石商人们做成了一件博弈论意义上的壮举:大家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垄断集团。这就是著名的戴比尔斯公司。
戴比尔斯完全不避讳垄断这个事实,而且还引以为豪。戴比尔斯公司说我家垄断,让钻石维持一个高价格,对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有好处。
你可能跟我一样不理解这对消费者有啥好处,但是戴比尔斯的逻辑是这样的。所谓“钻石恒久远”,真正的意思是钻石能保值。钻石保值,你们的爱情才能保值。钻石要是贬值,万千消费者的爱情不也贬值了吗?如果没有了昂贵的钻石,你们用什么见证爱情呢?就算你还没买钻石,你也不希望钻石贬值!
说的就好像戴比尔斯是个专门提供爱情服务的公司。总而言之,钻石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商品,它必须价格贵才有人买,“贵”就是它的价值。
戴比尔斯这么多年以来确实做得很好。它让钻石价格始终稳定在同一水平上,不降价,但也不涨价。它小心翼翼地不去刺激美国政府,因为美国有严厉的反垄断法。它会收购潜在的竞争对手,哪里新发现一个钻石矿,戴比尔斯不惜代价也要买下来。它还教育你人工合成的钻石跟天然钻石有着微妙、但绝对是无比重要的差异。它玩的是一个滴水不漏的游戏。
但问题是钻石真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你戴比尔斯不可能永远一手遮天。比如在1999年和2003年,加拿大的钻石矿就宣布和另外两家珠宝公司合作,其中一家是著名的蒂芙尼(Tiffany)。戴比尔斯的垄断被打破了。
麦克亚当斯在《游戏改变者》[1] 这本书里对钻石业的未来表示了悲观。当时是2014年,戴比尔斯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大大下降。
但是我为了写专栏专门去调研了一下,垄断打破之后钻石价格下跌了吗?并没有。
可以说,戴比尔斯失去垄断地位之后,钻石价格指数的*波动*的确是变大了,但总体来说,不但没有下跌,反而还上涨了30%。
我们总是听说什么比如俄罗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钻石矿,钻石马上就要不值钱了这样的分析。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钻石还是这么贵,爱情真没贬值。这是为什么呢?
那当然是因为理性。钻石业务的玩家仍然是少数,他们知道钻石这个东西好就好在价格贵,那是绝对不能降价的。他们非常默契地形成了同盟。
那你说政府不是不允许公司联合起来成立卡特尔吗?是不允许。但很多协调是意会,不需要成立什么敏感组织。
2.价格匹配
美国有些商店有个叫“价格匹配(price match)”的做法。比如你在我们商店买了个东西,一段时间内,如果你发现另一家店的价格比我们便宜,那你可以回来找我,我给你补足差价。有些商店甚至还会多给你差价的10%作为补偿金。
有多少人买个东西还关心别的店卖多少钱呢?真正动用这条规则的顾客只是少数。但是既然商店敢这么说,顾客就相信它家的价格真的够低,也就没必要继续货比三家了。而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来 [4],价格匹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避免价格战。
像电子产品这样标准化的商品,消费者从哪个商店买是完全一样的,他们只会关心价格,所以特别容易打价格战。在理论上这是一个囚徒困境,商店应该把价格压低到只比成本略高才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你会发现各家的价格几乎都是一样的,商店之间有很好的协调。
比如A商店实行了价格匹配。本来,竞争对手B商店之所以要降价,目的是为了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尤其是要把A的顾客抢过去。但是现在A说了如果B降价,我给顾客补足差价!那也就是说B就算降价也抢不到A的顾客 —— 那B还有必要降价吗?
所以价格匹配是一种不用直接对话的协调。商店之间并没有成立卡特尔组织,你政府很难说这有啥不对。
不过价格匹配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特别常见。对消费者来说价格匹配是个很麻烦的做法,又要提交证据又要等着退钱。到了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各家的价格,那我们直接买一个最低价的就行了。那这回商店没办法了吧?是不是应该竞相压价了呢?
并没有。价格匹配的本质是你要降价我就跟着降价 —— 所以你降价没用。这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更方便。
3.互联网时代的合谋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布鲁斯·布恩诺·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De Mesquita)是一位应用博弈论专家,他写了本书叫《预测师的博弈论》[5],其中讲了个买车的方法。在美国买车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布恩诺·德·梅斯奎塔说你要买车先别去车行,你应该给每个车行打电话,告诉他们你今天下午四点之前要买一辆这个型号的车,而且告诉他们你会听取附近所有车行的报价,这样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最低价格。
我家买车的时候亲测了这个方法,的确有效。但是现在在我看来,关键这是暗中的竞价。你跟这个车行谈出来的价格别的车行是不知道的。如果车行A知道你跟车行B谈出来的价格,而且车行A确保让车行B知道,它一定会知道车行B给你的报价,并且一定会立即匹配那个价格,你猜车行B会怎么做?
它就不会打这个价格战。如果打价格战不能吸引到更多的顾客,背叛没好处,那这就不是囚徒困境了。
互联网时代有很多比价网站,各家的报价一目了然,看上去像是一个为消费者服务的做法。但事实上,比价网站方便了商家之间的价格协调。
商店也在互相盯着各自的报价。如果某一个商店给某个商品降价,其他商店常常会在五分钟之内也降价。特别是亚马逊,有人专门做过研究,使用专门的算法根据别家的报价调整自家的价格。
你降价我也降价,那你降价又怎么能抢走我的顾客,那你何必还降价呢?因为有这样的协调机制,至少在报价这一点上看,消费者面对的其实只有一家店。
当然,如果你真想用降价的方法吸引顾客,其实还是可以操作的。比如你可以搞“满减”之类的活动,商品价格不变,最后结账的时候再给消费者实惠。中国的网店经常这么做,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网店仍然处在成长期,还在互相抢地盘。美国的网店已经成熟了,各自承认势力范围,尽量避免囚徒困境式的厮杀。
***
现在美国连“募捐”这种业务都已经形成垄断集团了 [1]。你说你有个慈善项目,比如要搞研究攻克某种罕见病,想要向全国人民募捐,可以。但是你自己去募捐可不行,因为你的行动力太弱。你必须把项目包给一个专门搞募捐的大公司,它会派人挨家挨户打电话敲门帮你募捐 —— 但是你只能得到全部收入的20%。
你说这也太不公平了,但募捐是个囚徒困境,劝说捐款的组织太多老百姓已经不胜其烦,让一家大公司垄断是最合理的办法。大慈善组织全都联合起来,而小慈善项目根本分不到什么。
这个博弈格局是如果利益很大,而参与者很少,这些参与者就会联合起来。只要上了这张桌子,稳稳当当就能瓜分天下,何必斗个你死我活呢?
网上流传一句话叫“上流社会人捧人,中流社会人比人,下流社会人踩人”。这句话说得很难听,但是有几分道理。合作的利益大就不会竞争,背叛的成本低才会背叛。
怎么打破这个局面?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市场准入,让更多的参与者进来,让商家的协调没那么容易。另外一个办法就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反垄断,相当于全体消费者联合起来去对付那些巨头。
要知道人家巨头早就联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