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财富密码
乍一听,这个题目,是不是认为我接下来要写成功学的内容了。比如:
努力就能变富
勤劳使人变富
创造财富的关键是吃苦
我躺在床上,想着这样的话语,陷入深深的沉思,这些话语对我这个文科生真的有用吗?
为啥自己辛辛苦苦上班,还不顶老板们出来吃吃饭,喝喝茶?
金钱≠财富
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
细细品味一下,这个人有钱和这个人有财富是不是一回事。
粗略地看一看,我们觉得好像没有分别。那我给你举一个例子:
我的邻居老王,一家三口在北京送快递,三个人一个月总共能挣3万多,一年总共挣40万左右。
我的叔叔老李,早年创业成功,是一家传媒公司的老总,基本上已经退居二线,每年分红40万。
你觉得老王的40万=老李的40万吗?
仔细分析,发现并不是一回事。
老王的40万,是一家辛辛苦苦出租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的。换言之,是用自己的时间换得的劳动报酬,你出钱,我出力,一锤子买卖,童叟无欺。
而老李的40万,是因为有公司的股权,自己是公司的所有者。自己即便是躺着,每年能够稳定的分红,拿到这笔钱。
我们可以说他们都很有钱,但是老李才是真正的财富所有者。
找到你的“杠杆”
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财富?这个问题其实我最近经常会想,是我真的不够努力吗?直到我看到了《纳瓦尔宝典》这本书,给我详细解答了这个问题。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我们要拥有财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杠杆。对于财富来说,有三种杠杆。
第一种,劳动力杠杆。既然劳动能够换取报酬,索性就不断的加大自己的劳动时间。或者说管理一支劳动力团队,大家共同付出时间,你来获得报酬。
听起来感觉还不错,但是且不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无限的换取劳动报酬的这个基本常识。单是管理难度这一项,就挺难的。在一个公司管理三个人和管理三十个人纯粹就不是一回事。
所以劳动力这个杠杆,效果不太好。
第二种,资本杠杆。成为公司的所有者,拥有公司股权,每年获得稳定分红。
这个听起来好像很不错唉,当了老板,啥也不干拿分红。可把这事儿,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你觉得自己获得原始股权的难度大不大?
如果普通人没有“基因彩票”,自己去创业,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最大的可能是赔的裤衩都不剩了,更别说每年分红了,很有可能每年负债。
所以资本杠杆,听起来不错,实现不容易。
文科生的选择
听了这俩个杠杆,感觉是天崩地裂了。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文科生,自己本身也没啥技术,是不是真的就没办法致富了?
NO NO NO!!!
第三个杠杠,复制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比如代码和媒体。
代码暂且不论,因为我真的玩不转。就单单说媒体这个东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人。也因为有互联网这个东西,能将我们所产出的“内容”送往全球各地,让更多的人去消费我们的“产品。”
我们可以去拍短视频,去写文案,去发布一些不错的图文。迎接我们的一片“蓝海。”
你的兴趣就是你的“产品”
我们有了杠杆,总得有东西输出吧,那到底输出什么呢?
你所有输出的“产品”,最终都会指向自己。
我们自己所感兴趣的,正是我们做“产品”的方向所在。
你喜欢历史,可以写历史人物分析;
你喜欢游戏,可以写游戏攻略;
你喜欢诗词,可以写诗词鉴赏。
正是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自己就会有强大的动力。在不断输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既拥有了财富,又不会让自己乏味。听起来,多么振奋人心。
所以,骚年,如果你也想拥有财富,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