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拾贝万卷好书读书会尊享会员文章集合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修改)

2021-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江雪阁

书人人会读,效果却大不同。有人读完一本书,能有扎实的收获,有人却读完就忘,两者之间的相差一本笔记的距离。

一、主动读书,把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

山珍海味好吃,不喜欢吃的人就是吃不下,强迫吃下去都会想法吐出来。书本是知识的佳肴,如果你不好这一口,老师、父母强迫你读,你也是学不进的。

有所学校教育楼一层五间教室,楼梯口在东边,西边最后那只教室的学生,为了快速下楼去上厕所,纷纷从走廊上直接跳到楼下松软的土堆上。班主任老师发现后立即向校长汇报,校长非常担心。一怕土堆跳结实后失去缓冲作用。二怕土堆里有建筑石子会磕伤学生。三怕学生有逆反心理,越禁止越反感。

校长与教导、总务、班主任等老师商量后,在这个班级开展一次跳楼活动。规定愿意跳土堆的同学踊跃跳,不过必须连续跳五次。同学们兴奋了,一个个跳下去,然后从楼梯上爬上来再跳,当跳到第三次时,他们不想跳了,但校长和老师强调必须完成五次。活动结束后校长宣布,以后还会不时来组织这样的跳楼活动。学生们吓得再也不愿跳楼了,当跳楼从自主行为变成强迫行动时,学生们完全失去了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带着目的自主地去读,就会越读越喜欢,越读越沉醉,从而能消化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边读边写,让笔记成为读书好伙伴

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旅游景点必须拍照留影,不然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一遍,回到家什么都没记住。有了照片,做好标记,回忆当时的情景,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读书不动笔等于没读书,就是让别人的思想在你的脑子里跑一趟,或者是你要书本上旅游一遍,没有驻足拍照一样。

钱锺书留学欧洲的时候,天天泡图书馆看书,做了大量的笔记。当人们惊叹他的博学和记忆力时,他说自己是“笔记读书法”,他写了1.5万页中文笔记,摘记了3000余种书籍。3.5万页外文笔记,摘记了4000余种书籍。仅笔记中读过的书籍就有7000多种,成套的书只算做一本,如此读书的量,大量的笔记,构建了他的知识储备。柯灵先生评价他:“博及群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可是钱锺书夫妇的家中却没有大量藏书,爱读书、爱笔记才是他的做学问之道。

三、好的笔记,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1、带着目的和问题去读书。打开书本,看一下目录和前言,就可以在笔记本中列出四个问题,这本书讲什么内容?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影响?我喜欢书的那些内容?读完这本书有什么收获?带着这些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你就会对书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控,可决定哪些地方可以一略而过,哪些地方应该反复细读,从而进行消化吸收。

2、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相当于在书中发现景点进行留影,最简单的办法是摘录加感悟,可以一言半句,也可以大发感想。可以做眉批,也可以写评点。当一本书看完,整理全部的评点,说不定就是一篇书评。

3、把思考书面化。把想法写下来,就相当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把灵感记录在纸上,就是放大笔记的作用。看完一章书,或者一本书,回想一下,哪些信息留下了深刻影响,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书中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这个时候,读书的重心就转变为写读书笔记而读书,对书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四、做笔记的三个步骤

1、通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书的概况,快速通读全书,在有价值的地方做好标记。

2、重读,在有村记的地方多读一遍,如果还觉得好,就进行重点摘录,写出自己以为的好在哪里?

3、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语句,摘录引起你共鸣的,主观体验特别好的语句,打动人心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观察,激发思想的火花。

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模仿别人的思想,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读书从某种程度上是让自己搭上思想的便车。”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从生搬硬套到独立思想的飞跃,就像一把刀磨的更加锋利。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的输出质量,写作技巧能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