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1

2016-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星期五读书会

这几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吃货”,我觉得我也是个吃货。今天在农村弄了个正宗的土鸡尝尝。哈哈。

请教了下度娘,“吃货”一词来源于1991年的流行剧《编辑部的故事》,后经过网络、微博等新型工具的传播,特别是2012年央视频道的《舌尖上的中国》大火特火,这个词就深深地走入了平常百姓家。

毕业后的这十多年,我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到一个新地方,景区等游玩的地方对我吸引力不大,但特色美食是必须要尝尝的,随便一说,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天津狗不理、北京烤鸭、西宁手抓羊肉、武汉精武鸭脖、兰州拉肉、西安扯面、烟台鲅鱼水饺、过桥米线、重庆烤鱼、成都串串香、云南野菌子……太多了,还有很多连名字都记不到,根本数不过来。少说我也吃过几百种各地不同的美食吧。

除了睡觉之外,吃饭所花的时间在一天当中是最高的,一天三餐必不可少,讲究的还有上午点心、下午点心、夜宵,空隙还有零食,统计了下,人一天花在吃上面的时间在一到三个小时,约占十分之一。

人生要花十分之一的时间在“吃”上面,我们还不要去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吃货”吗?

脱离了上个世纪的温饱问题,食物对人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生理功能,还赋予了它更重要的感情色彩。

每一种美食都是当地文化的产物。我们不仅仅在吃美食,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听当地人讲这些美食的历史、来源、发展、意义。

云南抚仙湖有种“鱇浪鱼”,鱼嫩肉美,非常好吃,原名“抗浪鱼”,意为“喜欢逆流而上的特性”,传说当年康熙皇帝经过此地,尝过此鱼后非常喜欢,但“抗”与“康”谐音,康熙皇帝大笔一挥,“抗浪鱼”就改成了“鱇浪鱼”。(此传说网络上是找不到了)

自称为“吃货”的人,都是爱好生活的人,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们不仅是在吃,而重要的是在感受这个世界。

2016.12.2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