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变态心理后面都隐藏着心结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微雨9

D女士今年32岁,有三个小孩。四年来她对一个接一个出生的孩子表现出从不间断、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牵挂,以至于整个人都快崩溃了。她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我的孩子们,我无条件地爱他们,无法处罚他们的错。我从没有片刻离开过我的孩子们。"

可是D女士的丈夫和姐姐却认为,虽然她确实对孩子们相当关爱,她的这种慈爱和牵挂却有点夸大和不当,总是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在心理辅导下,D女士终于哭泣着坦承:她曾有过可怕的幻想--想杀死自己两个较大的孩子。因为这种想法太可怕了,她一直用过度而夸大的关爱去抑制它。

这位D女士的表现是一种强迫性精神官能症的表现。她所使用的心理防卫机制称为"反向作用",即一个人潜在的欲望、冲动不被意识所容许时,表现出相反的欲望和冲动,来控制她对孩子们潜在的敌意。

另有一位母亲,则是每天在孩子出门上学后,心里就一直担心,他在路上会不会被车轧死?

担心孩子的安危本是父母之常情,但是如果过度忧虑,甚至成为了强迫性思想,其实就是她无法承认的"潜意识愿望"。

有一位农夫忽然想"用铁锤猛击三岁儿子头部",而且挥之不去,成为典型的强迫性思想。他自己认为他其实很喜欢这个儿子,肯定是自己疯了,于是去找心理医生。

在心理治疗时,医生发现,农夫的妻子在生产时痛不欲生,所以产后就一直拒绝再和丈夫行房,以免再度怀孕。而且在有了孩子后妻子也将她的关爱都转移到儿子身上,夫妻常因此吵架。

所以农夫的强迫性思想,其实是在发泄对儿子的潜意识敌意。但他知道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这几个案例中,都是父母对孩子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因为明知是错误的,就变成了反向作用,让自己痛苦不堪。

以上是著名心理科普作家王溢嘉在《变态心理揭秘》一书中对"强迫性官能症"中一种强迫性思想的分析,他用严谨的态度来写典型的变态心理故事及其心理分析,在书中写了45个心理故事,有26个神经官能症及人格障碍案例,13个性变态案例和6个妄想症的案例,其中包括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以及其他一些治疗师的经典案例,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离奇之处,而且多个故事在心理治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看了几个案例后,我想起了我婆婆。这几年她折腾得我们够呛。公公去世后她原本一个人住在乡下,可她总是觉得身体不好,折腾去住院。比如她说她的右腿膝盖痛,就跑去镇上的诊所住院治疗,结果她又说自从打了"封闭针"腿就短了几分,和别人吵得不可开交。她又觉得牙疼,打电话给几个子女,我们派了没上班的小妹回家,母女俩直接吵了起来。小妹打电话责问哥哥:你为什么答应妈妈去住院?她一颗牙有点疼而已,现在她要去中心医院,约不到床位就开骂,还神气地说你哥的钱你伤心什么!让我们一阵无语。

后来就劝了她到城里来,她首先不吃小儿媳做的饭,嫌不够卫生,让儿媳气得半死。然后就开始检查身体。三大著名医院全部都去了一趟,尤其是脑部检查,她说她头痛。当然除了一些小数据,她很健康。检查费用一共12000+。

你别以为这样就完了。婆婆自己住进了八医院。这是个新医院,床位比较多。医生问她什么病,她提出先检查一下。于是检查了四天后,医生问她哪里不舒服,她说1964年她胃疼过,看过病!那时她十几岁有没有?好吧,她住进了消化内科。

过了一天她自己出院了,因为医生通知第二天做胃镜检查,她害怕。

回家后她每天用醋、酒洗洁精洗头洗澡!每天擦红花油,自己去药店买一堆药回来研究说明书。又买来医药书看,并整理各医院的检查结果,俨然已经成为半个专家了。我想笑又想哭。

这是我婆婆的真实写照,真的真的是这样子折腾的。

看巜变态心理探秘》,我找到了相似案例:虑病性精神官能症。而且对号入座,我猜到了原因,一是源于外婆在她小时候对她的特别疼爱和看重,让她不自觉地怜惜自己。二是公公的早逝是死于胃癌,让她害怕和后悔,时刻防备着自己也会病变。她是怕自己早早去世啊!看来也是要让她儿子去给她做心理辅导了。给她健康的暗示,也给她更多的安全感。

书中许多案例在生活中都有遇到。比如露阴癖患者,有段时间在地下通道就经常出现,后来大家报警求助了。想想当时的厌恶和害怕,再看作者从医学精神角度一一分析,原来他们的所欲所思所为,无一不是人类生命的忧患与辛酸、灵魂的幽暗与孤寂、心路的曲折与执拗的写照。你将从当事人的偏执、歇斯底里与残忍中看到令人心碎的童年过往,你将从精神医学角度对各种变态心理有结构性的了解,如果你足够敏感,则更将从中领悟作者之于人类生命的慈悲与温情。

作者最后的按语:老子说"知其雄,守其䧳。"我希望读者和我一样,透过这类的收集而有所"知",同时也有所"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